这位老兵名叫张直春,新昌人,今年82岁,耄耋之年身体依然硬朗。他因退伍转业而与电网结下毕生情缘,是新昌电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见证者。张直春历任新昌县供电局柴油机发电机组组长,电机车间副书记、主任,保卫科、用电科负责人、路工段政策处理员,目前担任新昌县供电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张直春把一辈子奉献给了新昌的电网事业。让我们和这位老兵一起,踏着岁月足迹,追寻往日芳华。
战乱频繁的三四十年代
那时候,电是一种奢侈品,新昌只有区区几公里的220伏供电线路。小县城里用得上电的绝对可以称作大户人家,买不起电和煤油的老百姓大都使用菜油灯照明,或是将毛竹劈成片后在水里浸泡一个月,晒干后当作蜡烛使用。
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新昌县城,电网遭毁。当时的张直春记忆中只有刻骨铭心的贫困、痛苦与黑暗。
万象更新的五十年代
解放之初,新昌迅速修复和新建电厂,一台只有75匹的旧柴油机开启了新昌电力发展的新纪元。1951年,新昌成立新民电灯厂;1955年,新昌电厂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新昌电灯厂。
就在同年11月,心怀保家卫国梦想的张直春在当了两年后备兵后正式入伍,进入广州军区独立汽车连修理汽车。军营一待就是十年,张直春修过十几个国家的汽车,把汽车从内到外摸了个精透,成了名副其实的汽车修理专家,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汽车修理界的工匠。
1965年,张直春退伍,他说,收获了好多法宝: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专业的修理汽车技能、过硬的政治纪律作风……百业待兴的五十年代,电力工业有了蓬勃发展。身在军营的张直春也埋下了与电网结缘的种子。
热火朝天的六十年代
6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惠及了整个华东电网,也包括新昌这个偏远小县城。1966年,新昌电灯厂改为地方国营,易名为新昌电厂。1969年,新昌第一座35千伏变电投产并与嵊州(当时为嵊县)联网,小县城用上了新安江水电站送来的电,结束了依靠柴油机发电的时代,新昌电厂也改为供电企业,易名为新昌县电力公司。
退伍后的张直春因为军人出身,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过硬,又有精通各种柴油机的技能,在当时属于紧俏人才,随即被招进电厂工作。刚进单位的张直春立志要发扬艰苦奋斗、能打胜仗的军队作风,继续做个“好兵”。当时的新昌电网依旧非常落后。张直春说,刚进单位时的新昌电厂土话叫“蜡烛电厂”,发电量像蜡烛一样少得可怜。并网发电的只有两台200匹柴油发电机、一座小水电站以及100千伏安、380伏的变压器。供电范围仅限新昌县城城关镇,广大农村依旧生活在一片黑暗中。
后来厂里购置了600匹和2000匹的柴油发电机,张直春在军队里学到的绝活派上大用场,柴油发电机安全顺利装备好并实现并网发电。直到1969年新昌第一座变电站诞生前,张直春一直坚守着柴油发电机组,兢兢业业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因为工作成绩出色,张直春历任机组组长、车间书记和主任。
持续发展的七十年代
70年代的新昌电网依然保持持续发展。1973年,110千伏黄泥桥输变电工程竣工,新昌电网有了110千伏变电站新昌变。山川秀美的新昌水力资源丰富,小水电站遍地开花,至1979年新昌电网拥有水电站179座。
企业改制后,张直春不用开柴油机了,在用电科负责保卫、政策处理以及农村装电等工作。军人出身的张直春有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原则性,也更容易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在土地征用、青苗赔偿这些最为棘手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娘舅”。
建设110千伏新昌变时,110千伏线路要穿过村庄,遭到了很多农民的抵触和阻挠。有的认为高压线有辐射太危险,更多的是认为青苗赔偿太少,个别的还用人身威胁。面对不理解、反抗甚至威胁,张直春有“四心”大法:对合理诉求——用情真心,对弄虚作假——认真细心,对死缠烂打——毅力决心,对危险担忧——专业耐心。张直春亲力亲为解读国家政策,传播科学知识调解矛盾纠纷,各种棘手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改革开放后,新昌电网发展迎来春天。1983年,新昌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并在1986年验收合格。1995年12月,梅渚镇下田毛里洞村通电,标志着新昌实现村村通电。
20世纪九十年代
110千伏塔山变建设施工
80年代,新昌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前,用电烧饭还是新鲜事儿。作为农村电气化建设人的张直春,就在试点村推广电饭煲。那时村民还不知道用电可以烧饭,电饭煲一经推广就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大家争先恐后购买使用。后来,空调、冰箱、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也陆续进入百姓家庭。随着电和家用电器的逐渐普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那个时代老百姓最幸福的写照。
这期间,张直春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军人的素养再次迸发。那时安全用电意识很薄弱,设备的安全性能非常差,家用电器和农业用电触电事件时有发生。有一次,一位乡亲因电风扇电线漏电而触电倒地,顿时没了心跳。张直春接到求救电话后火速跑到乡亲家里,按照所学触电急救知识立马进行施救,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终于,张直春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生命。
但是,张直春直到如今仍有遗憾,因为在十几起触电事故中,他只救回来了这一个。
辉煌巨变的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天姥山下的小县城电网发展迎来辉煌巨变,电也成为一种普惠能源。2003年12月,新昌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投运。如今,新昌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座,全社会用电量22.74亿千瓦时,是建国初期的24万倍,供电可靠性99.9151%,停电已成为极小概率事件。触保器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设备安全性能和人的安全意识都有了极大提升。
万家灯火带领星光迸出的晚上,绚烂的灯光通进了条条小巷,这份美好一定离不开像张直春这样的电力职工的敬业奉献。早已退休的张直春年龄虽长,但激情不减,继续发挥余热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为企业和退休职工义务服务。他全心全意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会议,经常带领离退休老同志们进企业、入校园、下农村,宣传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知识,他的身影永远活跃在”三服务”工作的最前沿。
张直春一直不忘自己是个兵,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认真、踏实、刚毅、奉献、严谨、忠诚、坦荡……这是他对自己一辈子的承诺。
热血从戎好男儿,
青春无悔保家国。
服务电网排头兵,
不忘初心守光明。
(本文由新昌县供电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