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东部美镇·大市聚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围绕项目干~~~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围绕项目干
大市聚镇挥毫“项目为王”奋进图
  记者 高娃 通讯员 丁佳楠

  大江奔流不息,为有源头活水;赶超发展征途,唯有项目为王。 抓项目建设关键是一线抓落实。大市聚镇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监管,强化责任监督,于去年成立了全县首个乡镇项目管理中心。 2019年,注定又是一个奋斗的年份。大市聚镇是我县东部工业强镇,今年来,该镇狠抓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重点安排了土地整治、小城镇建设、全域旅游、污水提升工程等方面共34个建设类项目,目前已开展项目27个,新建22个,续建5个,总建设资金达1.8亿元。俯瞰这座东部美镇,一个个建设项目正如百舸争流般高歌勇进,一曲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的发展华章,正在东部大地慨然奏响。

  从西班牙赶回来签约

  东梅区块建设加速推进

  6月5日的新昌,跑步进入了“盛夏模式”,气温直线上升,突破了35摄氏度。在大市聚镇东宅村两委办公室里,村两委干部们正就该区块房屋搬迁、坟墓迁移等相关工作召开专题协调会。 据了解,东梅区块建设是我县重点项目,位于该镇东宅村和梅林山村,为建设浙江三花生态产业园所需,由上海三花电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5亿元,涉及征收面积约1500亩,需迁移48户人家,移坟500多穴,有望成为全县村企互动最强、带动乡村振兴最佳的项目之一。 去年11月,东梅区块土地征收工作全面开始。经过工作人员前期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收集信息、政策宣传,整个土地征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5月中旬,东梅区块房屋搬迁、坟墓迁移等工作也陆续提上日程。“房屋搬迁工作启动后,镇村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卯足干劲,在前期入户走访、测绘评估阶段,反复登门解释政策,详细说明安置方式,帮助核对产权与附属物,为他们算好经济账。”大市聚镇征迁办负责人表示,这种诚意满满的工作方式也让搬迁户吃下了“定心丸”,换来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搬迁户吕玉秋于上世纪80年代就移民至西班牙,长年定居海外。随着家庭不断稳定,事业不断进步,吕玉秋的姐姐、弟弟也随她一同移民至了海外。此次房屋搬迁,姐弟们都有所涉及。“得知房屋搬迁工作即将开始后,我就从西班牙赶了回来,为了能办理完相关手续、交待后续腾空房屋事项,还特意改签了一次返程机票。”吕玉秋说,此次回乡发现镇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乡村振兴之花更艳丽,我们应该全力支持。 东梅区块房屋搬迁工作自6月9日正式启动签约以来,已签约41户。

  小城镇里感受大幸福

  两大项目桩基建设进行时

  宽阔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新中式的建筑立面点缀集镇,统一规范的商铺秩序井然,占地35亩的市民公园颜值靓丽……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大市聚镇迎来新生。 大市聚镇人文积淀深厚,是道家十五福地、江南般若学中心、士族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这样一块历史文化圣地一直缺少醒目的文化建筑地标。 日前,记者在该镇文化广场建设现场看到,原本空旷的场地上,打桩机、挖掘机正不停地运转着;工人穿梭在工地中,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大市聚镇文化广场项目位于该镇文化路以南,用地总面积11927平方米,项目建筑群分为文化大楼、多功能厅、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区域,成简单“U”形布局。不日,文化广场与市民公园将成为该镇集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为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提供更多文化享受。 先天文化有优势,后天工业谋发展。“明年,这里将崛起一个小微企业集聚区,为我们工业发展再添新动力!”在大市聚镇小微企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现场,该镇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金尧辉如是说。据统计,大市聚镇现有企业425家,年销量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19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家。  当前,大市聚镇已迎来发展的关键期与黄金期,亟需破解传统产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环保管控越来越严、产城融合需求越来越大的困境,新建小微企业集聚区有利于推动小微企业由“低散弱”向“高精优”迈进,鼓励他们“个转企”“下升上”,打造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集群。 据了解,大市聚镇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用地面积9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34.85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计划年底完成建设。

  让农田焕发新活力

  精心做好“土地整治+”文章

  “旱改水”不仅仅是耕作制度的改革,更是一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连日来,大市聚镇鳌东村葛坞自然村、东宅村杭家园、桐中井村地畈头“旱改水”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毛田拉块平整、坎方砌筑、田间毛路建设等工作,工程进度喜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片片旱田将要完成角色的转变。 “旱改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达到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目标,对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压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许多村民会选择在旱地里种植一些瓜果蔬菜或者苗木,收成不见得很喜人,旱改水可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相关蔬果种植专家有意向承包该镇一处已经完成“旱改水”土地,用于种植果蔬新品,每亩产值预计可达5万元,大大增加了亩产效益,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今年,大市聚镇计划完成土地开发任务513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年度任务的40%。与此同时,2020年350亩旱地立项前期工作也已开展,目前已完成大市聚村、西山村旱改水初步范围测绘。 “以往农田道路宽不过一米,一到雨季到处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到了收获的季节,运输车进不去,只得靠人工,人又累效率又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后,这一切将迎来改变。”在西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袁行健说,今年村里共有1200亩土地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项目建成将给村民带来极大便利。 目前,大市聚镇已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测绘与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写。

  源头治理让清水长留

  “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扎实推进

  熟练地打开雨水井和雨污管网,对管网进行仔细检查……6月13日,污水运维公司工作人员梁春江正在敬老院认真检查雨污管网,这样的例行检查对他来说早已是一种习惯。“因为厨房未进行油污分离,管道上常积起厚厚的一层,我们只能定期来进行清理”。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当前五水共治的一项主力工作。去年以来,大市聚镇深入贯彻落实绍兴市政府“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动员部署会精神,加快推进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于去年完成了污水管网底账、污水处理能力和各类污染源摸排,并形成整治项目清单。 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前期摸排调查基础上,该镇认真编制建设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理出问题短板,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并结合实际制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确定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 大市聚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分为四块内容,分别是68家小餐饮店、理发店等六小行业类整治,鳌峰小区整体提升改造,85家工业企业改造以及集镇象西线北侧污水干管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总投资约1700万元,目前各项目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镇“治污水”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大市聚镇通过深入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老旧管网修复和改造,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企业内部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雨污分流改造,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小餐饮等其他类建设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智慧管理及长效运维机制,努力实现全域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同时,该镇通过对已建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严格实施管网巡查、检测、清淤和维修等机制,切实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对水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专版专刊
   第06版:新昌教体
   第07版:健康新昌
   第08版:东部美镇·大市聚
大市聚镇挥毫“项目为王”奋进图
今日新昌东部美镇·大市聚08大市聚镇挥毫“项目为王”奋进图 2019-06-19 2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