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税降费效果显现、中美经贸摩擦复杂化、出口形势一波三折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重点企业税收贡献明显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慢脚步。新昌县以工业立县为战略重点,以“创新强县”为经济引领,打破传统路径制约,形成了“小县大科技”的工作模式,精准打造智能制造“新昌模式”,积极培育新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传统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首先是重点推进轴承、纺机、胶囊三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2019年全县组织实施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新化水平;制定《新昌县轴承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2)》,深入推进轴承行业智能制造“百企提升”,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初步形成“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目前,新昌轴承行业已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189家,联网设备16000台;纺织行业已建成达利丝绸、木兰纺织两个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示范点;胶囊、机械制造行业智能化改造也正在有序推进之中;陀曼智造轴承云平台被评为浙江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新昌被列为2019年度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发展县。在三年省级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激励专项政策的基础上,接力推进新昌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打造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升级版”。
二、聚焦主导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引领版”。新昌县以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医药为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新昌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以高新技术和高端制造为导向,积极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多形式创新服务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上市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力资本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以资本、技术为核心要素,以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品牌输出为主要手段,加快构建上市公司与两大主导产业协同引领的发展格局、上下游合作共赢的产业联盟,形成了涵盖先进装备制造与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0家主板上市企业“新昌”板。
三、聚焦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版”。新昌以科技体制改革和全创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创新服务水平,主要做法有:县主要领导坚持当好科技创新的“行动队长”,实施科技项目县领导领办制,建立企业首席科技官和科技联络员制度,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建立科技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安排近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明确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52%;结合“5.31新昌科技日”,举办“中国县域创新发展论坛”“国家科学技术获奖项目展”等系列活动,全面喊响创新光荣口号;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大力集聚高校资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新昌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制在全省得到推广和示范引领。
四、聚焦重点项目,打造智能制造“现实版”。时间就是金钱,在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有序无声推进之际,新昌以“时间是效率、高端智能制造是根本”为着眼点,安排财力优先“流向”工业智能制造重要产业,更突出的是对集智能自动化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实验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化建人才培训中心等为一体、总投资30亿元的中财科技公司新型建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在第一期取得183亩土地三个月后第一时间拨付3500多万元财政资金给予重点支持,有效促成历时半年建设期陆续投入生产;同时,近期计划安排4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二期建设,整个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新增税收约1.5亿元,新增利润约2.5亿,新增就业岗位约2200人,其中引进高级研发和管理人员420人。
五、聚焦创新驱动,打造智能制造“未来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昌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足,发展制约较大。但资源不足科技补,在政府领域,2018年新昌承办了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单位领导与专家近百人参加的轴承行业成批推广智能制造“新昌模式”与制造强县建设论证会、全市工业投资和智能制造工作现场推进会、全省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暨传统产业数字化车间推广等多场专题现场会,紧接着全省县域全面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在新昌召开,充分展示了新昌创新驱动的氛围与决心;在企业领域,大企业率先重视人才引进、研发机构建设、新产品开发的同时,中小企业也不落队,如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智能化车间项目等10个项目被列入2019年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创新驱动,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打造新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