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中医院急诊室送来一名4周岁的溺水儿童。当时,患儿意识模糊,全身湿冷,口中全是呕吐物,气道堵塞严重,处于极度缺氧状态。
虽然急诊内科、外科、儿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等多名医生第一时间开展联合抢救,但患儿生命体征依旧不稳定。得知情况的副院长徐林根火速从家中赶到医院。此时的患儿出现气道痉挛、呕吐、喉镜暴露不佳等症状,插管较为困难。凭借多年的临床操作经验,徐林根顺利完成插管,待患儿生命体征稍微平稳后,医护人员立即将其收住重症监护室。
虽然顺利插管,有呼吸机的呼吸支持,可患儿的情况依旧不乐观。除药物用法用量的特殊性外,更为重要的是呼吸机参数的特殊性——必须根据患儿血气分析、呼吸氧合等变化,不断微调呼吸机参数,给予患儿最佳的呼吸支持。徐林根站在床旁亲自监测、微调,这一站就是4个小时。直到凌晨1点,患者趋于稳定,他才放心回家。
在重症医学科团队多日的努力下,患儿于7月25日顺利拔管。患儿醒来后,时常哭闹,医生护士陪其读小人书、玩玩具,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患儿病情逐渐好转,于7月31日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