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伟波
“茶叶附加值的提高在于质量提升和资源利用。我们要打出‘安全牌’,做好观光价值开发和衍生产品开发。”2月25日,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王校常在东茗乡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与老家的乡村干部分享经验与思考。他的到来,让乡村干部打开了茶旅融合的新思路。
王校常是金山村走出去的乡贤,1995年1月获浙江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是韩国汉城大学博士后,后来又到日本、德国、美国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浙江大学茶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王校常说:“乡里和村里的干部约了好长时间,这次就抽时间回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看到他们有心改变乡村,我也该尽一分心力。”
王校常在金山、后岱山、下岩贝三个村和东茗乡政府干部的陪同下,一边参观考察茶园,一边交流发展观点,并在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于这相邻三个村的茶产业提升,王校常提出要突出安全水平,向“不打农药”的目标努力;要加强生产性服务,统一茶园管理、统一炒制茶叶,提高产品整体质量;要挖掘茶园的观光价值,运用彩色茶树品种嵌植图案,吸引游客;要丰富茶叶衍生产品,进行小规模的抹茶试验生产,打造抹茶生产体验工坊,开发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等旅游休闲食品。
王校常的观点和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响应。金山村党总支书记赵斌锋说:“彩色茶园图案打造后,可以把游客吸引过来。抹茶体验还可以做成研学游。”下岩贝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平说:“茶叶加工一定要相对集中,卫生条件搞好一点,游客才愿意买。”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洋说:“我们三个村联合起来,大家稍微有点差异化发展,一定能做出一些气势来。”
东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潘淼说:“有时候我们思路有局限,很多问题都想不到,讲了村干部也不一定会相信。看到他们与专家交流后信心满满的样子,我相信过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尝试,产生较好的效果。乡贤这支队伍不单单村里需要,我们乡里也能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