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今日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深处盛开脱贫之花
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制作玉米饼
炒制名优茶
村容村貌改变
收看表彰大会
(资料图片)

  记者 杨玉墀

  “虽然我没有去,但看到他们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我感到非常激动,心里很高兴。” 

  昨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委员会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现场直播期间,记者在镜岭镇外婆坑村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林金仁和村民一起观看电视直播,亲身感受到当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脱贫致富的欣喜之情。

  外婆坑村地处我县偏僻山区,20世纪90年代初,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6元,在浙江省贫困村中垫底。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努力提高班子自身素质,团结协作,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修通村公路到大力发展有机茶,发展休闲旅游业,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244.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3560元,实现了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村”到江南民族旅游体验名村的转型发展。“我们要带领老百姓更加富起来,更上一层楼,让外婆坑越来越好。”林金仁坚定地说。

  开出一条脱贫路

  外婆坑村位于绍兴、台州、金华三市交界的大山深处,距离县城42公里,昔日几乎与世隔绝,“开门就是山,出门就爬岭;看看面对面,走走老半天”,是该村当年的真实写照。今年80岁高龄的林如良大爷说,过去的外婆坑村不通公路,外出要走两条路,一条“打石路”,是石匠在陡峭的石壁上凿出的20厘米宽、60米长的“鸡肠小道”;一条“五岗路”,可通镜岭镇,但是走这条17.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要翻过五个山岗,村民们去镇里办事,来回需翻山越岭步行8小时。那时村里的“特产”只有柴,挑一担柴到镇里可卖2元钱,但必须天没亮就出发,天黑才能返回家。一年到头吃咸菜,家里养一头猪,到年底也只有六七十斤肉,自己还舍不得吃。“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缺钱缺粮缺姑娘。”林如良说,因为穷,小伙子讨不到老婆,外婆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村里的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出打工,带回许多来自各少数民族的“外地媳妇”。

  “若要富,先修路。”1990年,“箍桶匠”林金仁被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委主任。走马上任后,林金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议修一条通村公路。他自掏腰包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但对这条长3.5公里,需架设8座桥、劈岩填土32.5万立方米的公路来说是杯水车薪。为筹集资金,林金仁一年跑了86趟县城,跑破了三双解放鞋。在林金仁等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起早贪黑,带着简陋工具穿梭在岩壁间,测量、打孔、开凿、修整,饿了就吃自带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没日没夜地赶工。1992年8月18日,这条“幸福路”终于打通,从此方便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种出一片增收叶

  光有路,并不能改变外婆坑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91年,林金仁发现西湖龙井可以卖20多元钱一斤,而外婆坑村的珠茶才2元一斤,他便确定了发展名优茶的思路。村党支部发动村民种植龙井茶,两个月内开辟荒山200亩,全县第一个从外地引进10万株名优茶。

  为提高名茶价格,带动村民增收脱贫,外婆坑村党支部带领干部群众破难题、谋出路,努力改变贫困村面貌。村里组织开展名茶炒制技术培训,2003年5月组织农户成立全县第一家有机茶合作社,大力发展名茶生产;2005年投资50万元新建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如今,外婆坑村已成功注册自己的品牌——“外婆坑牌”龙井,远销深圳、北京等地。全村茶园面积由1991年的96亩增加到如今的1500亩,茶叶总产值有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56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860元。茶叶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

  早春时节,嫩芽初绽,外婆坑村男女老少齐采茶、家家户户炒茶忙,全村沉浸在茶香飘逸、交易红火的氛围中。“今年天气比较暖和,茶叶生长快,春茶开采时间特别早。”正在炒制龙井茶的村民林友法告诉记者,他家有40多亩茶园,自2月21日春茶开采,每天炒制龙井茶约20公斤,现在的价格为每公斤1000元,一天就有2万元收入。“以前生产队里炒珠茶,5天炒一担,最高也只能卖到212元,真是今非昔比啊!”林友法感慨道。

  做出一张致富饼

  路通了,口袋里也有钱了,以后怎么办?外婆坑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更是13个民族聚居的“江南民族第一村”。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外婆坑村党支部带动村民做起乡村旅游这篇文章。2009年,外婆坑村抓住机遇,凭“江南民族村”的牌子申报“上海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当年12月成为其中一个示范点,游客可以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和参观原始纺机、织布机、水车、花轿、捣臼等特色展品,体验和少数民族媳妇一起唱歌、跳舞,学做各民族的手工艺。2010年5月1日起,上海世博会旅游团纷纷来到外婆坑村游览观光,仅当年5月,就有2万多名世博游客拜访外婆坑,有些还是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的游客。2012年,外婆坑村旅游集散中心正式营业;2015年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017年成功创建为省3A级旅游村庄。

  暖阳下,漫步在外婆坑村整洁的道路上,只见许多人家门口晒着玉米饼,远远望去黄橙橙一片,浓浓的玉米香让人垂涎欲滴。“刚煎好的玉米饼,尝一下,很香的哦!”村民杨林娟拿起一张玉米饼,一边说一边热情地递了过来。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从全省各地来的游客每天达4000多人次。“平时一天能卖个五六百元,节假日一天能卖个上千元。”杨林娟说,正月初五那天,有一个嵊州游客一下子买去40包,塞满了小车的后备厢。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游客量的增多,当年用于果腹的玉米饼摇身一变,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小吃。一张张金色的玉米饼做出大市场,全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让这个昔日贫困村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一家人齐心奔小康

  在村务公开栏中,记者看到一份《外婆坑村2021年工作思路》和一份《班子任期目标》,要求今年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好“三治一提升”、垃圾分类和村级全科网建设等工作。近年来,外婆坑村党支部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事决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外婆坑村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实行农村党员分类定责和包户定责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一户贫困户,每季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全面硬化村庄道路,安装路灯,新建垃圾房、公共厕所,办起资料阅览室、民族文化室等党员群众文化活动设施,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发展乡村休闲游中,林金仁注意到,来外婆坑的游客大多只是短暂的游玩,留宿的客人不多。经过长期考察和研究,一条以“体验式采摘游为主,高端民宿和多样化农特产品为辅”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从2013年开始,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外婆坑村建起农家乐集散中心,一次可接待200人就餐,住宿房间也全部做了更别致的装修。如今,村里开起13家民宿、农家乐,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前来。“村里村外”民宿经营户林永龙告诉记者,游客可以体验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吃农家菜、赏农家风景。如今,外婆坑村已拥有众多标签——江南民族村、网红打卡地、避暑圣地、旅游风景小镇核心区等,累计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

  继一条路、一片叶、一张饼之后,“奔向小康”已成为外婆坑村党支部又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林金仁说,外婆坑村现有6个自然村,他们计划对周边自然村进行开发,引入专业团队,加强景区运营,力求打造一个游玩时间达6小时的“大外婆坑”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我们正在修建一条当年红军走过的‘红色古道’,长约3公里,目前已修通三分之二。”林金仁表示,“外婆坑村从一个贫困村到现在的富裕村、小康村,是靠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党员和村民干出来的。今后要像以前一样更加努力,把乡村旅游做得更好,提升档次,让村民的荷包更加鼓。”村党支部高昂的战斗力,让这个小山村的脱贫路越走越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今日关注
   第05版:财政之窗
   第06版:周边动态
   第07版:生活社区
   第08版:公益广告
大山深处盛开脱贫之花
今日新昌今日关注04大山深处盛开脱贫之花 2021-02-26 2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