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秋萍
“种的时候,拿回形针划一下,叶鞘就能打开了,这样有利于西红花的生长。最好用稻草覆盖一下……”11月25日,在回山镇西红花种植基地,省团队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汉荣蹲下身子,指着地里被叶鞘包裹着一大截的西红花跟种植户杨旭明说。
当天,王汉荣与县科技局技术人员一起,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西红花冬季田间管理和注意事项,把科研资源、知识、技术带进西红花生产的各个环节,精准把握农民所需,补齐农业生产技术短板,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一般每个月来新昌五六趟,西红花生产期间会来得更频繁些。”到了生产基地,王汉荣就会走进花丝采收车间和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做好花丝采收、烘干及种植、施肥等田间管理。
王汉荣告诉记者,西红花就是藏红花,在“新浙八味”中,浙江生产的统一称为西红花。西红花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国内产量占全球的2%左右,市场潜力巨大。回山镇土地、气候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合西红花种植,一亩地两三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对消费者而言,1克西红花大概有200根左右花丝,每天泡水喝,也能喝一两个月,平均每天只要两三元钱,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西红花是一个朝阳产业,我们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目的是助推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出一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王汉荣紧盯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三农”服务,服务生产一线,为我县西红花种植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据了解,回山镇西红花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旭明于2017年引进西红花种植,创建回山镇西红花种植基地。王汉荣得知这消息后,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西红花种植,并成立省农科院植物研究所王汉荣专家工作室、绍兴市藏红花高质量生产技术推广平台,服务助推西红花产业发展。
“一开始,我种了两三亩,种植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王教授指导,种出来的种球饱满度比较好,种球比较健康,花丝产量也上升了。如今,王教授长期结对我们基地,经常过来指导生产。”科技特派员全方位的科技服务,让杨旭明的心里有了更多底气,也为我县的西红花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此外,王汉荣还会在包装、营销模式等方面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也让杨旭明受益匪浅。如今,杨旭明发展种植了10多亩西红花。由于他生产的西红花品质好,每斤花丝的效益在4.5万元左右,一年收益可达30万元上下。下一步,杨旭明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也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带领大家共赴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