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赟
在公众场合看手机时,不想被身边人看到聊天内容;购物用手机支付时,担心支付密码被人偷看;开会玩手机时,担心被领导无意瞥到……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总担心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窥视。遇到这种情况,有人会用手遮挡手机,有人会调整手机角度,还有不少人会给手机贴上防窥膜。
你的手机贴防窥膜了吗?贴上防窥膜,真的可以防偷窥吗?
担心隐私泄露 贴上防窥膜
何女士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平时下班后会用手机处理客户案件,为了信息安全,她给手机贴了一层防窥膜。小潘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平时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为保护自己的隐私,她在工作的第一年就给手机贴上了防窥膜。她告诉记者,乘车时有过隐私被偷窥的经历,而这种糟心、尴尬的乘车体验,也让小潘十分苦恼,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果断购买了防窥膜。
“我爸外出购物时会用手机支付,年纪大了,按键速度比较慢,担心有人会偷看支付密码,现在贴上防窥膜,我觉得安全多了。”陈先生在给父亲买了新手机后,也第一时间给手机贴上了防窥膜。
采访中,记者发现,身边也有很多同事给手机贴防窥膜,初衷皆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想被他人窥探”。
贴上防窥膜后的手机使用感如何?“防窥膜确实可以防偷窥,左右两边的人看不到屏幕上的内容,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漆黑。”同事小马在肯定防窥膜的同时,也向记者吐槽:“贴上防窥膜,屏幕上指纹居然失灵了。”也有网友说,遇到因贴防窥膜,手机支付码刷不了的情况。还有一些网友则表示,自从贴了防窥膜,长时间看手机屏幕,眼睛不舒服,提出了“眼睛不适是否与防窥膜有关”的疑问。
质量参差不齐 选购须谨慎
防窥膜因满足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近年来受到顾客欢迎,热度持续上升。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防窥膜”关键字后,随即跳出几千条该类商品的信息,价格在几元到上百元不等,销量也非常可观。以一款48元的防窥膜为例,月销量竟高达10万笔。除手机防窥膜外,一些店铺还推出电脑防窥膜,同样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防窥膜的原理是什么?记者查阅后得知,其原理和办公室的百叶窗相似,即通过调整角度可以实现不同的观感,只不过手机防窥膜的设计结构更为密集,使用的是超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即把百叶窗缩小到几万倍,通过光线角度控制,将手机屏幕的可视角度变窄。总而言之,只有和你处于同一正面角度时,才能看清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处于可视范围外的人就无法看清了。
“好的防窥膜要求防窥效果好、透光率高,防窥效果又和可视角度有关,可视角度越小,防窥效果越好。”一家网店客服告诉记者,现在新出的防窥膜可视角度控制在30度以内,防窥范围扩大了,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针对网友提出的“眼睛不适是否与防窥膜有关”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潘慧玲。她表示,防窥膜会降低手机屏幕亮度,长时间在较低光线下浏览,人就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会对人眼视力造成不利影响,建议市民在使用中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现在市面上的防窥膜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商家为了压低成本谋取暴利,售卖质量不过关的防窥膜,其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谨慎。”
公共场所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公安来支招
“防窥膜”兴起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自己隐私的日渐重视。那么,除贴手机防窥膜外,市民在公共场所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县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大队预审中队指导员赵巍给出几个提醒:不要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更不要使用无线网开展网购等行为;不要随意点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特别是安装非手机应用市场下载的APP,必须提高警惕,因为这些软件在安装过程中会盗取通讯录名单,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告知他人短信验证码,告知前必须核实对方身份,以防财物被盗。
“现在还有一种诈骗手段是‘一元木马’,即利用木马程序改变页面显示的转账金额,成了虚假的付款页面,扫码一元,实际付款两千,这种‘暗雷’,消费者必须要防。”赵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