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高娃
橱柜里长出了一个鸟窝?近日,家住七星街道土谷庙村的赵阿姨突然发现自家厨房橱柜中时而会发出阵阵鸟叫声,打开橱柜一看,发现一种黑色的小鸟已在橱柜中安了家,并产有1枚淡灰色鸟蛋及4枚蓝色鸟蛋。赵阿姨为了给鸟儿营造舒适的孵化环境,直到小鸟成功破壳并学会飞翔后,才再次打开橱柜。
何其有幸——家中迎来鸟儿筑巢生娃
“你听,柜子里有鸟叫声,现在鸟儿已经孵化成功且会飞了。”5月24日,赵阿姨带着记者来到鸟儿所在的位置,并指着一扇柜门称鸟儿就在里头。随后,赵阿姨轻轻打开柜门,只见杂草、树枝、羽毛等充斥着整个画面,仔细一看发现一只黑色的鸟正安静地蹲在巢中。
4月20日是爱鸟周的第一天,也是赵阿姨开启这段“爱鸟故事”的第一天。
“4月20日,我发现家中有鸟筑巢,并产有5枚鸟蛋,心里很是激动。”赵阿姨说因屋子较长时间无人居住,鸟儿便从油烟机管道口飞进了橱柜并安了家,“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家中有鸟来筑巢,寓意吉祥,鸟儿能选择住进我家,也是我的幸运,我更要细心呵护它成功孵出下一代。”
鸟儿孵化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为了不打扰到它们,在此期间赵阿姨或隔着柜门悄悄听里面的动静,或远远观察外出觅食的鸟儿,就这样默默地关心着鸟儿的动态。
当5月初再次打开柜门时,发现3只小鸟已经成功破壳,并长出了细细的绒毛。赵阿姨再次关上柜门,让鸟妈妈安心抚养宝宝。但令人惋惜的是,5个蛋只成功孵化出了3只小鸟。
似是故人——去年也有鸟在同一位置筑巢
赵阿姨与鸟儿的缘分远不止此。
“其实去年,同样的位置也有鸟儿曾来筑巢,产下的也是蓝色的鸟蛋,漂亮极了。”赵阿姨说,自己和家人激动坏了,赶紧拍照记录下了这一幕。但遗憾的是始终未见鸟妈妈回巢,最终3个鸟蛋也未孵化出鸟宝宝。
细细回想,赵阿姨越发觉得内疚,“当时窗外有两只大鸟在不断盘旋,鸟儿的叫声婉转动听,或许它们就是鸟爸鸟妈,看到有人惊扰了鸟巢,所以最终导致它们弃巢离去,也有可能那3个鸟蛋本就是无法孵化成功的。”
今年,同样的位置又有鸟儿来安家,而且鸟蛋的颜色也一模一样,她猜想,或许这就是去年在这长大飞走的鸟崽惦念着老家又回来了。
“这到底是什么鸟?”赵阿姨拿着拍下的鸟儿照片,希望记者能帮她解答。随后,记者找到了多位鸟类爱好者,他们看到照片后,给出了一样的答案:乌鸫。
乌鸫是一种很常见的鸟类,属于浙江省的一般保护动物。2016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由于种群庞大属于无危级别。全身羽毛黑乎乎的,但仔细辨别,它自带亮点,比如橘黄色的眼眶,橘黄色的喙,棕褐色的脚。在民间它被称为“春鸟”,寓意吉祥和谐,同时它也是瑞典国鸟。此外,乌鸫有着一副嘹亮的好嗓子,它还会效鸣,模仿其他鸟儿的声音。
欢迎再来——不清鸟巢只为迎接它再次到来
5月20日上午,赵阿姨打开橱柜门,发现鸟儿没在家,便想可能鸟妈妈已经带着鸟崽回归大自然了。
到了傍晚,屋外传来阵阵熟悉的鸟叫声,厨房柜子里又有了动静。赵阿姨打开橱柜一看,发现鸟儿又回家了。
“我查了资料得知,每年的4至7月是乌鸫繁殖的季节,一年产卵两窝,每窝产卵4至6枚。这么看来,现在这窝应该就是乌鸫今年第一次产卵。”赵阿姨说,原本打算等鸟儿飞走后就把橱柜中的鸟巢给清理掉,但想到接下去乌鸫还要产一次卵,就索性暂时不去清理鸟巢了,“说不定,下一次它还来我家生娃,我得把它的家先留着。”
其实,搜索相关新闻也会发现,乌鸫选择在居民区筑巢的现象并不罕见。记者上网搜索并咨询了多位鸟类爱好者,了解到乌鸫与人类较为亲近,属于伴人居的鸟类,在生活中乌鸫比较常见是因为它能较好地适应人类的居住环境。
如果遇见乌鸫或其他鸟儿来家筑巢,我们可以远远观察,尽量减少对鸟儿的干扰。鸟类育雏期,居民只需给鸟儿提供安静的环境即可,最好的守护恰恰就是不打扰。
关于这些,你是否也有疑问?
赵阿姨与亲朋分享了“爱鸟故事”后,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好奇的问题。对于大家的疑问,记者也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现与读者一起分享。
——只有乌鸫的鸟蛋是蓝色的吗?
其实,蓝色鸟蛋并不罕见。大自然中,很多鸟类的蛋都是蓝色的,如东蓝鸲、朱雀、金翅雀、紫翅椋鸟、八哥、画眉、北美燕八哥、鸲鹆、鸸鹋等,单是鸦雀,灰喉鸦雀、褐翅鸦雀、暗色鸦雀、黄额鸦雀、黑喉鸦雀、金色鸦雀、短尾鸦雀和黑眉鸦雀等,它们产下的蛋都有可能为蓝色。
除了蓝色外,在自然界中,鸟蛋的颜色更为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白灰色的,大白鹭的蛋可能为绿色,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砖红色),喜鹊也会生红色蛋,夜莺的蛋壳上会有大理石般的花纹。
专家认为,鸟蛋颜色的不同与鸟本身体质、日常习性、栖息场所等都有关系。
——人类碰过的鸟蛋、鸟巢,就会被鸟儿遗弃?是真的吗?
研究表明很多鸟类对气味十分敏感,但鸟类辨识自己的儿女靠的不仅仅是气味,主要还是靠外形和声音,所以即便是沾染了人类气味的雏幼鸟,它们仍会继续哺育。
如此说来,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去触摸幼鸟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野生动物来说,“人类(天敌)的出现→惊吓”会导致其出现应激反应,处于繁殖期的雌性动物更会出现极端行为,比如筑巢期及产卵期的鸟类如果频繁受到骚扰便会弃巢,因为它们觉得这个巢址不安全,即使把后代产下或孵出来,也不会成活,白白浪费繁殖成本,不如尽早另觅新居。
不管怎样,人类的干扰肯定会影响亲鸟的育雏节律,因为它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站岗”,而无法出去找到更多的食物,这同样会导致成活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