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鸣
2022年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深化之年。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中,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化改革的基石。今年来,为实现政务数据资源集约建设、统筹配置和高质量供给,支撑全方位各领域数字化改革,在实践中,我县紧紧围绕“四横四纵两端”总体架构,着力夯实数据底座,提升平台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积极赋能数字化应用场景,有效支撑改革突破和实战实效。
一、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
根据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四横四纵两端”总框架,着力推进我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
“四横”指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部署,提供稳定快速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部署全方位一体化感知设施;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建设城市基础库,按需建设部门主题库、行业专题库,统筹规划建设一网统管数据仓、产业发展数据仓、综合指挥数据仓以及绿色生态数据仓等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重点推进知识库、算法库、模型库、组件库、规则库等一体化智能支撑体系建设,以及推进公共组件共建共享,提升支撑组件利用率;业务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完善跨领域跨业务跨层级的一体化应用汇聚管理与协同支撑系统,支撑数字化改革应用综合集成、统一部署、公建共用。
“四纵”指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推动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以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组织保障体系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准规范体系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标准规范体系,以各领域标准规范引导重大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网络安全体系重点推动安全与应用协调发展,确保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体系保障。
“两端”指“浙里办”“浙政钉”入口。重点是迭代升级“浙里办”,推动服务领域由政务服务向城市生活、生态宜居、民生服务等领域延伸,实现一端集成掌上办;迭代升级“浙政钉”,持续强化政务协同功能,成为掌上办公、掌上治理的协同总平台。
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现状特点
我县按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先进完备、支撑有力”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构建并持续加强平台基础力、管控力、服务力,成为全省首批对接省IRS的县级平台。
1.数据资源体系更加丰富。新昌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已建立完善自然人、法人、信用信息、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等资源目录,实现83个部门的数据资源编目,归集了包含681张表、9009个字段的29.91亿条数据,构建70个部门原始库、1个中心库、2个主题库、11个专题库、12个镇街道数据仓。实现数据目录全域性、动态化管理,完成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将医疗、教育、环保、公共交通以及水、气等社会数据纳入公共数据管理范围,实现行业内部数据共享,推动社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促进数据按需归集、应归尽归。
2.数据治理能力更加完备。加快推进一体化资源系统IRS建设,梳理自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云资源,不断提升IRS各项核心指标。目前,应用产生数据率100%,应用使用数据率83.63%,数据被应用关联率100%、数据及时更新率100%。同时,提升数据时效性、完整性,按需实现数据高铁贯通,推进数据分钟级共享,加强全链路数据质量监控,建成高保障、高可用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完善数据治理快速响应机制。
3.数据共享开放更加深入。为财政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15个部门的19个重点应用提供244个数据接口。完成县平台与省IRS平台对接,实现云资源、共享接口、批量数据、批量数据下载自动开通,简化资源申请流程,提高审批开通效率。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持续提升,县级发起接口申请253个、批量和回流数据申请265个,共518个数据工单,通过审批率96.3%,其中县级数据179个,通过审批率100%。举办全县首届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选送参加2022年省大赛作品5个,其中“救”在乡村应用入围省大赛复赛。
4.数据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数源、数用单位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制,建立重点数据7×24小时保障机制。已为60个部门提供291个云主机ECS实例、56个RDS数据库实例和31个对象存储实例,平台提供访问控制,网络监管、数据安全、日志审计能力,全流程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平台不断提升受灾能力,加强稳定性和数据备份,部署备份一体机,实现云、网、端、数据、应用监测全覆盖。推进安全监管平台升级和市县安全预警通报,完成云平台漏洞升级和巡检工作。
5.数据应用场景更具特色。全力推进“浙里办”APP建设,新增上架一照通用、最多报一次、茶卫士、馨服务、车辆注销等本地应用19个,注册用户36.66万,月均日每百万活跃用户数2.91万,“两端”集成明显提升。持续提升治理侧应用可用好用,全县激活“浙政钉”用户11480个,活跃率86.22%。目前,全县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和掌上办事实现率95.66%,一网通办率95.48%。同时,一照通用等5个应用被提级为市级应用,5个应用被跨区域共享。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做法作为数字智能典型应用在《浙江信息》上刊登。
三、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下步工作
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推进数字新昌建设,主动顺应发展趋势,提升平台智能化智慧化,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赋能高质量实现我县“14361”发展战略各项目标任务。
1.迭代平台底座,强化数字化改革智能智慧支撑。围绕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强化数据高质量供给能力,统筹做好数据清洗、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探索数据价值发挥,明年开发优秀数据产品2个以上。开发提炼训练智能组件、算法模型,新增上架组件不少于2个,鼓励应用共享复用智能元素。新建应用的统一组件应用尽用率达到100%。
2.聚焦智能要素,打造新型城市物联智能感知平台。发挥大数据职能优势,集成视频融合赋能平台,拓展构建智能感知平台,实现物联设备告警和视频监控联动,着力提升平台智能化智慧化。丰富全县数据底座,实现海量数据归集,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监测城市运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3.实行网安智治,守牢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底线。总结护航党的二十大实践经验,构建网络安全县域体系,打造全县网络安全一体协同赋能管理平台。探索创新网络安全工作新模式,以平台促协同,会同网信、公安构建县域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有力提升网络安全管理的统筹力和实效性。
4.优化数字生态,推动大数据发展管理向纵深迈进。创新数字企业运行机制,推进智慧公司合作运营,提升数字化项目承建和实体化运行能力,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推进数字研究院、数人指数等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建设集数据中心、智慧展示、数字企业导入、培训咨询服务和大数据行业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创中心,着力构建打造最佳数字生态体系。
(作者系新昌县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