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乡紧邻新昌东门如城,以集镇为中心的15分钟交通圈可完全覆盖新老主城区。目前,东门如城商业综合体、浙工院新昌学院、县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项目逐步推进并建成,城南乡将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南大门”的优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我们务实奋进、担当作为,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地”目标,做好“开年四问”答卷。
一问:今年拼什么,主攻方向有没有瞄准?
要想富,先修路。城南的交通格局制约了乡村发展。今年来,我们改造便民道路。澄儒线、新胡线“十字型”交通路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并完工,沿线惠及50%村庄。我们构建通景道路。外白岩至韩妃、沙滩至白毛坑道路,将形成连接十九峰、天姥山“快进慢游”的通景公路网络,共享旅游红利。我们打通进矿道路。矿业是城南乡的一大产业,进矿道路的通车将有效助力矿产资源开采,优化产业结构,造福当地村民。
二问:今年争什么,标杆标准有没有拉高?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们深挖资源信息,加大招商力度。按照片区化发展的要求,明确产业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研究编制城南乡产业招商图,完善辖区资源分布情况,通过盘活闲置农房、“非粮化”整治等工作因地制宜挖掘各村资源。今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乡贤、商会等资源,多渠道挖掘项目信息,共对接意向公司12家,踏勘项目26次,农业招商工作居全县首位。
三问:今年闯什么,突破路径有没有谋好?
围绕去乡村化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我们规划精美集镇,打造发展平台。由浙大城市学院规划研究院对集镇、十里潜溪开展统一规划设计,提升集镇“美”的水平,并在功能布局上通盘考虑,主动服务好东门如城发展的同时共享基础配套设施。开展生态搬迁,整合城乡资源,加快自然村搬迁安置工作,推动人口往集镇流动,扩大城南和如城间的“同城效应”,做优区域经济发展平台。
四问:今年创什么,创新氛围有没有造浓?
要提升群众幸福度,创新公共服务是关键。城南乡是“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品牌的首创地。随着全县面上的推广,我们自我提高要求进行迭代。今年,率先在杨家山村完成全县首个村级“乡理乡亲”服务集市提质升级,在原先23平方米理发室基础上,新建长者食堂、村级医疗巡回点、调解室等208平方米的多功能服务场所,为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下沉形成“2.0版”经验。目前全乡已建立15个基本型、6个综合型、36个移动型“乡理乡亲”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714次,实现行政村覆盖率100%和服务事项办结率100%。
勇毅前行向未来,城南乡将继续围绕县委“小县六大”再深化、“六个先行”争示范要求,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我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贡献力量!
本期作答人:城南乡党委书记夏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