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娟敏 梁凯凯 王江
本报讯 春光明媚,在沃洲镇黄坛村平顶山地块,村民种下的白术发出新芽,在阳光下特别青翠,充满希望。这里是我县目前最大的白术基地。
去年,黄坛村共流转175亩土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翁伟平与药材公司对接,从去年10月开始种下100亩白术,今年10月可望收获,预计亩产可达四五万元。
白术基地还给村民提供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今年64岁的徐相富在白术基地工作60多天,工资是200元一天,已经收入一万多元。“在家门口种白术,不出远门就能赚到钱。”徐相富高兴地说。
据悉,该村东山地的75亩土地也将在今年下半年种上中药材黄精。去年10月开始动工的共富工坊将用于中药材的筛选、展示、交易,后续还将打造研学游基地,持续为村民拓宽增收路径。
大青梅也是黄坛村的特产,年产量达90万斤,给全村带来200多万元收入。在村里,大青梅收入数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将优势物种大青梅“卖出去”是黄坛村“挂单奔中”带领村民奔共富的重要举措。该村积极宣传推广,与收购商家对接,拓宽农特产品销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大青梅价格较去年翻了一番,每斤可达三到四元。
就这样,黄坛村通过将优势物种大青梅“卖出去”,将适宜作物白术“引进来”,将有效资源共富工坊“留下来”,三管齐下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增长,提高村级收入30%左右。
和黄坛村一样,龙皇堂村的“U型枕”来料加工共富工坊也是一片红火。10余名妇女正在给“U型枕”进行加工、包装。据了解,这是该村党总支书记许道建发挥乡贤作用引进的来料加工项目,目前每个月有五万只“U型枕”的业务量。手工活比较简单,手脚快的村民一天可以挣一百多元。
像龙皇堂村这样的家门口来料加工共富工坊,沃洲镇已建立13家,其中今年新建3家,已吸纳就业65人。该镇深入实施“村村有工坊”行动,计划以龙皇堂村为核心,通过辐射延伸、连线成片,带动沿线、串联全域,为其他23个村的村民搭建起“U型枕”来料加工的“流动市场”,培育“扩中提低”最有效、最直接的增长点。
据悉,沃洲镇还推行创新化致富,探索光伏发电、土地流转、爱心农场、电商帮扶等新型帮扶举措,银顶山村已与品诺机械签订爱心农场合作协议。沃洲镇负责人表示,将积极精准推进低收入家庭“挂单奔中”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村民的个人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