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文学副刊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张海洋平凡却丰富的一生

  陈国兴

  3月31日清晨,天光微熹,张海洋悄然离去。他那双闪烁着智慧、满怀热忱的眼睛,永远闭上了。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陷入深深的悲痛与惋惜之中,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回想3月8日,我如往常一般拨通了他的电话,询问近况,并送上问候。电话那头,他的声音依然洪亮,却透着疲惫,听力也大不如前。我心生不安,便决定次日前往新昌探望。

  见到我时,他格外高兴,向我简单讲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看他精神尚可,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天真地以为不过是些小毛病,凭他的体质和毅力,一定能挺过去。

  可命运无情。3月11日,他独自步行至省中医院检查身体,随即被安排住院。不久,令人痛心的诊断结果出来——胰腺癌晚期,并且已经扩散。此后短短10余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面对病魔,他表现得异常平静,积极配合治疗。然而,病情如决堤之水,无法逆转。3月29日下午,他因脑部血栓陷入昏迷,呼吸急促。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张海洋1941年7月6日生于新昌,军旅生涯数十载,直至浙江省武警总队副政委任上退休。我与张政委相识十余年,他是我尊敬的长者,无话不谈的朋友,有着诸多相似经历的战友。

  2021年夏,他自觉年事渐长,萌生了撰写回忆录的念头,并请我协助整理修改。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更加频繁。在长久的交往中,我逐渐了解了他平凡却丰富的一生,深为他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打动。

  他始终勤奋好学,不懈进取。他出生贫寒,少年求学艰难,总共读书不足6年。但他自律刻苦,长期积累,不仅练就了严谨缜密的思维能力,还逐步形成了出色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即便年逾八旬,他仍笔耕不辍,思维敏锐,能熟练地用手机写稿、改稿,最终完成了《往事并非云烟》和《岁月沉香》两本回忆录。他记忆力超群,几十年前的往事仍能准确细致地复述,且长期坚持写日记,摘抄积累资料,对微信、淘宝、支付宝等新事物也能熟练运用。

  他始终淡泊名利,光明磊落。无论身居何职,他始终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忠诚于使命与职责。他真诚待人,与人为善,常怀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帮助他人。3月15日,三位新昌朋友前往医院探望,临别时送上心意,他坚决不收。我了解他的脾气,悄悄将红包放在被褥下。未曾想回家后,他便打来电话,并通过微信将钱全数退回。

  他始终永葆本色,心系家乡。退休后,他满怀热忱投身家乡建设,积极参与新昌同乡会、商会、乡贤会活动,与新昌籍企业家共同推动送医回乡、扶贫助学、五水共治、关爱老年人等公益事业。他不辞劳苦,亲自参与走访慰问、调查核实、组织送医下乡。自2009年至2024年,杭州新昌商会先后15次组织在杭医疗机构新昌籍专家回乡义诊,他仅有3次因故缺席,其余皆跑前跑后、亲力亲为。他不仅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还多次以个人积蓄资助公益事业,自己却始终保持简朴生活,家无奢华陈设,衣着朴素。2021年10月,他将珍藏多年的1500余册书籍捐赠给母校新昌县澄潭中学,并拿出30万元设立“海洋励志奖学金”,以助后辈成长,展现了他对家乡深沉的热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对新昌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植于心,溢于言表。在《我的真情告白》一文中,他写道:“迟暮之年,我总想着回归故土,希望去世后化作故乡的一捧泥土,永远留在故乡的土地上。归根的落叶也能使土壤肥沃!”

  如今,他如愿长眠于魂牵梦萦的故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学副刊
   第04版:公益广告
一到外婆坑村
忆张海洋平凡却丰富的一生
桥影流虹
图片新闻
杜鹃灼灼长寿岭(散文)
今日新昌文学副刊03忆张海洋平凡却丰富的一生 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