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俞梦梦
本报讯 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配难题,县财政局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创新推出“钱随人走”绩效管理机制。这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改革实施一年来,带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成功蹚出一条“小财政办大文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重硬件轻服务”“看得见够不着”“重过程轻结果”是长期困扰基层的“三大痛点”。为破解这些难题,县财政局联合多部门实施精准改革:建立服务效能考核体系,破解文化单位“重硬件轻服务”痼疾;构建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消除基层群众“看得见够不着”服务盲区;创新数字监管闭环,打破“重过程轻结果”管理困局。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绩效改革为抓手,通过制度重塑,让财政资金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而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据了解,针对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粗放、考核机制缺位等问题,县财政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于2023年在全市率先出台《新昌县基本公共文化“钱随人走”绩效挂钩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以人定标、以效定补”的分配原则,通过建立服务对象数量与资金分配的正向关联机制,推动财政投入与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准匹配。2024年,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建成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增2处城市书房和1个文化驿站,形成“中心辐射+多点开花”的服务格局。创新推出的“小县办大展”模式成效显著,《魏晋风度展》入围国家级文物传播项目,年度观展人次突破18万,同比增长39.3%。
为激活基层的创新动能,县财政局探索构建“双维度”考核体系:对县文联、县文化馆实施常住人口基数法分配,确保基础服务全覆盖;对县博物馆、县图书馆设置“4+1”绩效指标,并配套专项激励资金,形成“基础保底+优质争先”的良性竞争格局。2024年县文化馆通过“白+黑”错时服务机制,开设20个市民夏季夜校班次,组建55人专家师资库。县图书馆创新“你选书·我买单”服务,年度借阅量达28.9万次,年度公共文化活动增长率达22.46%,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点单”的新型供给生态。
同时,该局还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和“浙江智慧文化云”双平台数字赋能,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强化正向激励。通过采集服务人次、活动频次等数据,构建“单位自评绩效、多方监管绩效”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增量资金流向服务效能达标的文化单位。改革实施首年即显现激励效应:2024年,新昌县基本公共文化“钱随人走”资金增量达248.53万元,其中考核后激励资金增量达33.2万元。县博物馆单人次服务成本下降27.6%,县图书馆数字服务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小切口撬动大绩效”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