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竺晓芸 梁雨晴
本报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县财政局立足“大管家”和“智囊团”的职能定位,以政策创新为笔、资金活水为墨、服务机制为砚,在产业变革的蓝图上挥毫泼墨,全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简称“两新融合”),为新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县财政局坚持精研政策之墨,绘就产业升级工笔画。该局以《新昌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为总纲,构建起“1+N”政策体系框架,将改革春风精准吹向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节能与制冷设备、精密轴承、智能纺机、精密机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家居、时尚纺织、汽车零部件(大交通)等九大特色产业集群。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产业,通过“腾笼换鸟”实现设备迭代:2024年累计淘汰低效设备978套,引进智能化生产线54条,部署先进设备960台(套),推动产业效能实现“双跨越”——生产效率提升30%,产能规模扩容50%。政策红利如精准滴灌,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幼苗成栋梁。
该局坚持以金融活水润泽融合发展沃土,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向符合政策导向的领域和项目,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拨付及时,规范使用,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个人。2024年度“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共下达8278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额支付,总体兑付率100%。
此外,该局还积极优化服务机制,厚植创新成长热土。打造“政策直通车+服务连心桥”双轮驱动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围绕“两新”重点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对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高等“两新”工作的知晓度,形成“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动局面。如工业重点领域,从政策宣传到企业开展申报的过程中,我县第一时间做好省市县政策的贯通直达,同时建立企业一对一联络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对企业开展了专业指导,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让两新融合的种子在市场主体中破土萌发。
如今,行走在我县的产业园区,智能生产线奏响数字经济的交响,绿色车间书写低碳转型的诗行。县财政局这只“隐形的手”,正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智慧、服务的温度,在传统与新兴的交融处勾勒发展新曲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