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凌凌
通讯员 章翠妃
本报讯 日前,在南复线新昌段,一处损坏的交通围栏刚“露头”,就被无人机高空巡查精准“揪”出。系统迅速自动派单,网格员快速响应,短短3天,围栏修复完毕,修复照片上传核验,整个处置流程高效闭环。这背后,正是我县创新打造的“立体智治”体系在“大显身手”。
“今年,我们在城市治理领域大胆革新,全力构建‘一网一中心一基座’无人机智联管控平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平台可不简单,它在市容管理、水利防汛等十大领域开发了57个“低空 +”应用场景,更富创新的是在涉企监管方面的“综合飞一次”检查模式,巧妙统筹多部门需求,单次飞行即可完成安全生产、污染防治等多种检查。
据了解,“一网一中心一基座”无人机智联管控平台在常规巡检领域搭建了“三维监管”网络,并配备45种智能识别算法,这如同给城市装上“智慧之眼”,违规广告、私搭乱建等违法线索,在它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运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精准捕捉违法线索187条。
在应急响应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将1213平方公里县域装进“智慧大脑”,系统规划无人机巡检航线184条,布点无人机工作站24个、自动化机场64个,形成一张全域感知的“神经网络”。一旦发生火情、夜间施工等突发情况,系统能自动规划最优处置路径,实时定位预警。同时,借助AI引擎对3.2万余张巡查影像进行深度解析,构建起“识别—预警—处置—核验”的完整治理闭环。
在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我县聚焦企业痛点,分类梳理高频行政检查事项,有效建成胶囊企业、茶叶加工等17个“一件事”场景,这一举措让企业受检频次同比下降47.23%。此外,我县还深化政企互动,严格实行“亮码入企”,制定详细的服务清单,推动多事项一体化办理6000余件,办理时间压缩70%。组建跨部门联合指导服务队伍,开展企业接待日、政企同心谈等活动150余场,收集解决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等问题194个。
这种“监管做减法、服务做加法”的实践,让智慧治理的效能与温度同步得到提升。今年以来,我县城市治理的监管效率提升58.6%,企业满意度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