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炯炯 俞沣城
本报讯 “这下可算踏实了!”日前,签完移民安置协议,镜岭镇里镜屏村梁家自然村的移民梁苗生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份安心背后,是县委政法委移民工作组耐心细致的服务,更是干群之间互相信任的一个小瞬间。
梁苗生老两口老实忠厚,文化程度不高。面对厚厚的移民安置政策文件和复杂的选项,他们一片迷茫。移民工作组首次上门走访时,便敏锐察觉到老人的困惑。当工作组递上政策讲解单,老人只是默默摩挲着纸张边缘,没有言语。 为了让老人读懂“政策经”,移民工作组决定把“明白账”算进移民心里。此后,他们一次次登门,将晦涩的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的家常话,用身边实例对照解释难懂的条款,甚至亲手绘制安置流程图,细致勾勒未来家园的模样。在反复的耐心讲解和手写说明中,移民工作组与老人之间逐渐搭建起信任的桥梁。 然而,梁苗生名下三处房屋存在公共区域归属不清的问题,多年没能解决,这成了老人签约路上最大的阻碍。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组主动担当起“调查员”和“调解员”的角色,查阅档案、走访旧邻、梳理事情脉络,并组织涉及的邻居和其他相关移民工作组开展调解协商。经过多次协调,争议空间终于得到清晰界定,压在老人心头的石头彻底落地。当天,梁苗生老人就主动要求:“签!现在就签!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该找的人、该对的账,你们一样没落下!我信得过你们!”最终,老人签下安置协议。第一次参加移民安置工作并全程参与协调工作的政法委年轻干部王寅泽感慨道:“梁大爷这份信任,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褒奖!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移民,都能清清楚楚、安安心心开启新生活!”
从茫然无措到安心签约,梁苗生老人的故事,是县委政法委移民工作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当信任的桥梁牢固架起,“搬得出、更幸福”的承诺,便在一件件小事中具像化,而新家的希望正在托起两位老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