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综合新闻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我县选送的乡村讲解员斩获省级技能比赛二等奖
~~~便利店调酒类产品需警惕“果汁化”误导
~~~
~~~
~~~
~~~
~~~
~~~
~~~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果味外衣下的饮酒风险
便利店调酒类产品需警惕“果汁化”误导

  记者 黄婉晶

  本报讯 夏日午后的便利店,冷藏柜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饮品,橙黄的西柚味、粉白的水蜜桃味、翠绿的青柠味……乍一看像是儿童爱喝的果汁,仔细留意标签,才发现瓶身上印着“酒精度3.8%”的小字。随着夏季调酒类产品热销,这些包装花哨、带着果味的“伪装者”,正成为暑期儿童消费的潜在风险。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多家便利店发现,调酒类产品与果汁、冰杯等搭配售卖的现象普遍,其“果汁化”的外观和口感,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孩子要是认错了,当成普通饮料买来喝了可怎么办?”

  在一家位于热门商圈的便利店里,记者看到,冷藏柜的中层位置,摆放着多款果味调酒类产品,其中一款粉色包装的“水蜜桃味预调酒”,瓶身印着卡通水果图案,标签上“微醺”“果味”等字样格外显眼,而“酒精度4%”的标识则被设计在角落,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正在选购零食的初中生小林告诉记者:“上次我同学买过这个,说喝起来像果汁,没什么酒味,好多人都会买来当饮料喝。”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这是酒类产品时,小林挠了挠头:“包装这么可爱,还以为就是带点气的果汁呢。”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常见的调酒类产品多以“预调鸡尾酒”“果味露酒”为主,酒精度数普遍在3%-8%之间。医学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仅为成年人的一半左右,即使是少量酒精,也可能导致头晕、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调酒类产品的销售场景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在另一家便利店,记者发现冰杯、果汁与调酒类产品被摆在同一促销区,消费者可以自行搭配制作“特调饮品”,而旁边就是供顾客休息的桌椅,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此停留。该店的酒类销售区域虽张贴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警示标语,但标语尺寸较小,很容易被忽略。与之紧紧相邻的是“冰淇淋小酒买三赠一”的促销广告,广告色彩鲜艳、字体醒目,“冰淇淋小酒”这样的商品名更是极具迷惑性,不少路过的儿童被吸引,驻足观看。

  一位正在给孩子买果汁的家长看到这些产品后,立刻提高了警惕:“这些瓶子看起来和孩子喝的果味饮料一模一样,颜色还特别鲜艳,小孩子肯定会认错的。商家怎么能把这些东西和儿童饮品放在一起卖呢?而且那个促销广告那么显眼,警示标语却一点不突出,这不是明摆着诱导人购买吗?”“冰淇淋小酒”的包装设计十分卡通化,瓶身上印着冰淇淋图案,很容易让儿童误认为是冰淇淋味的饮料。另一位带着孩子路过的家长李女士无奈地说:“我家孩子刚看到就吵着要买,说看起来像冰淇淋饮料,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含酒精的,赶紧拉着他走了,这包装太误导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调酒类产品的特殊性,部分商家虽张贴了警示标语,却不够显眼,未能起到有效的提醒作用,加上未成年人购买时很少被要求出示证件,导致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暑期是未成年人独立消费的高峰期,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务必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如何辨别含酒精的饮品,不要被花哨的包装和甜美的口感迷惑。同时,也呼吁商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调酒类产品与儿童饮品分区摆放,将“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警示标识设置在显著位置,避免用具有迷惑性的商品名和鲜艳的促销广告吸引未成年人,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健康资讯
   第04版:公益广告
讲好乡村故事 助力家乡发展
果味外衣下的饮酒风险
新昌公安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
老少同乐 健康同行
广告
拍卖公告
拍卖公告
遗失声明
今日新昌
今日新昌综合新闻02果味外衣下的饮酒风险 2025-07-10 2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