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车丹妮 项泽统
本报讯 9月22日晚,“知行·天姥青校”第六期公益课程——浙江开放大学新昌学院“天姥夜校” 培训班正式开课,灯光通明的教室、专注学习的身影,生动勾勒出山城百姓夜晚 “充电赋能”的热闹图景。
晚上7点,浙江开放大学新昌学院的教室内早已暖意融融、热闹非凡。新昌小吃制作、新式调饮研发、非洲鼓演奏、手工藤编、手工布艺、中医养生等多门特色课程同步开班,丰富的选择让前来学习的市民一进门就直呼“过瘾”。手工布艺课堂上,学员吴敏鸣拿着刚分发到的布料细细端详,脸上满是笑意:“到时候这个包做好了肯定好看,还特别实用!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比买的更有意义。” 话音刚落,便又低头跟着老师学习下一步针法,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
据了解,此次“天姥夜校”课程刚一上线,就瞬间点燃了市民的学习热情——短短半小时内,200多个课程名额便被一抢而空。“能参与这样的活动特别开心!”学员王芳笑着说,“这么多人聚在教室里一起学习,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帮忙,氛围感特别好,一点都不觉得枯燥。”
作为面向市民的公益学习平台,“天姥夜校”不仅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低成本、有温度的自我提升渠道,更搭建了轻松的社交空间,为广大市民创造了“处处学、时时学、人人学”的泛在可及的学习场景,精准满足了大家对品质生活提升的学习需求。“我们希望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打造一个能学技能、能交好友的平台。”浙江开放大学新昌学院副校长陈樱霞表示,“让青年朋友们下了班能来‘再上学’,在这里既能学手艺‘富脑袋’,未来还能靠技能‘富口袋’,真正实现学习有收获、生活有提升。”
接下来,浙江开放大学新昌学院将持续倾听市民需求,一方面优化课程内容、推出更多实用型课程,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服务质量,让“天姥夜校”真正成为新昌市民夜晚生活的“新打卡地”,助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