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新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新闻发布会举行
~~~
~~~我县再添2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
~~~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绿色蝶变书写共富答卷

  记者 俞晓委 吕伯元

  本报讯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将十九峰连绵的丹霞群峦染成暖金。东茗乡下岩贝村的观景平台上,快门声此起彼伏,摄影爱好者们屏息凝神,记录着这壮丽的日出云海。近日,来自湖北的游客张楚楚举着手机连连赞叹:“一路坐车上来,每一帧都像画。这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真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片令人流连忘返的山水,正是“下岩贝·金山上”片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从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偏远山村,到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发展蝶变正在这片土地上精彩上演。

  “以前各村单打独斗,你有资源我缺客流,发展总是使不上劲。”站在新拓宽的村道上,下岩贝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平指着远处错落有致的民宿集群感慨道。转变始于东茗乡党委与县文旅集团推动的创新实践——联合后岱山、金山、下岩贝三个村成立“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党委。

  片区党委建立“重大规划先决、重大事项先议、重大活动先商”的议事机制,11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工作,推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还推出“十大协同”清单,推动跨村域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动。

  走进如今的片区,差异化发展的活力扑面而来。“公共服务在后岱山、产业发展在金山、吃住游玩在下岩贝”的品牌定位日益清晰,三个村各展所长、错位发展,构建起互补共赢的文旅生态,激发“出凡尘·入慢乡”文旅IP新势能。

  在下岩贝村“茶语云墅”民宿,主人周小英刚送走一批客人,又忙着接听新的预订电话。“我做茶叶生意三十年了,以前天不亮就要赶去市场,现在坐在家里,游客上门就把六成茶叶买走了。”她一边为客人沏上新茶,一边笑着说,“民宿在黄金周天天爆满,茶叶和住宿互相带动,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随着村咖、直升机观光、云端音乐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个昔日的静谧山村焕发出全新活力。2024年,片区接待游客6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4.8%。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家两院”农房激活模式让7幢农房、13间空余房间焕发新生,改造为特色民宿后为村民增收30万元。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片区旅游热度再创新高:接待游客6.28万人次,同比增长15.88%;旅游收入约358.4万元,同比增长27.32%。下岩贝在营的39家民宿共接待住夜游客3400余人,入住率约77%,其中等级民宿及高档精品民宿入住率更是高达94%,实现了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双增长。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东茗乡实施的乡创人才培育计划,吸引80余位“新乡人、原乡人、归乡人”返乡创业,总投资超5亿元。通过组建民宿联盟、打造共富工坊、开通就业专线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带动200余个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我们正在推进‘村集体入股+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让游客从‘单次引流’转向‘长效留客’。”下岩贝·金山上片区党委副书记卢斌介绍,县文旅集团已投入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继续提升业态品质,让“两山”转化的路径越走越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报头
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生态蝶变绘新景 司法护航守青山
以绿色蝶变书写共富答卷
全链条培育机制显成效
秋日“柿”景引客来
今日新昌一版要闻01以绿色蝶变书写共富答卷 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