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钦今年41岁,中共党员,现任梅渚镇下山泊村村委主任。在担任村委主任的六年中,他和妻子叶国萍一心扑在带领全村百姓创业致富上,他们立足下山泊村实际,带动全村的织布户,发挥集聚优势,共同致富。记者到时,陈仲钦刚好去村民家中走访,他的妻子叶国萍说:“老陈一大早就出门了,下午还要去外面的轻纺市场考察。”据叶国萍介绍,下山泊村有用纺机织布的传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有村民办起了布机,也算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但都是每家每户各自从外面进原料,自己生产加工,再卖给来村里收购的布商,每个生产单位都相对独立,织机户受供应商和收购商的制约较多,因此收益较薄。村民们尴尬的处境,陈仲钦夫妇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迫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改变这一状况。
2010年,陈仲钦报名参加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班,系统学习纺织生产理论知识,并去绍兴县柯桥轻纺市场进行了参观。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参观,夫妻二人创业致富的眼界和思路拓宽了。同时,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了纺织印染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在纺机织布技术方面,有自身独到的研究。
在数次到柯桥的轻纺市场考察后,陈仲钦发现当地随着纺织市场总体形势的变化,已经大范围地更新了硬件设备和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是,回到村里后,他和妻子对村里的织机户一家一家地走访,向他们传授经验、介绍纺织市场对产品质量的新标准新要求,并建议村民从长远考虑,更新老旧的机器,引进新的设备技术。在他们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下,下山泊村的织布机现已全部换成了新机器。叶国萍告诉记者:“新的机器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噪音也小,最主要的是安全。旧的机器都是手动机,操作时梭子速度很快,一不留神就会伤到手,很危险。”新机器的引进大大地提高了村里织布产布的效率,原先老机器每台每天的效益只有20-30元,现在新机器则能达到每台每天60-70元,旺季时甚至能达到100多元。目前,全村共有500多台织布机,100多家织机户,每户少则有三四台织机,多则有七八台,形势好时,加工费能达到每米布1元。与此同时,产出的布的质量也有了保证,织机户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虽说有了自动化的织机,对织布技术的要求不算太高,但要把产品做好、做精还是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实践和钻研的。陈仲钦夫妇俩深入分析全村织机分布和产品产量后,引进了一台2万多元的自动码布机,然后联合各织机户将所有成品布统一集中,由专人加工处理,把原先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的手动码布改为自动码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了解决织机户受原料供应商和收购商限制而获利微薄的难题,陈仲钦夫妇创造性地以合作社形式,统一为各织机户联系客户,统一运输车辆,统一销售价格,集中到绍兴拉货和销售,形成从原料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我们每个月都会付给机户一部分的加工费,其余的在年底结清。可以说,大家不用再担心原料和出售,只需要把好加工这一关,更方便,更轻松,每年的收入也更稳定。”叶国萍如是说。
虽然目前纺织业整体形势比较严峻,大大小小的纺织业者都面临着原料价格上涨等各种挑战,但陈仲钦夫妇俩没有因此萌生退意,他们依然时刻把握着市场动态,依然定期去柯桥轻纺市场考察,了解最新的纺织市场行情,不断寻找商机,并及时将最新的市场信息带回村里,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扩大客户群,为全村织布户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