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那么,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推进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山水品质之城建设,不但要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更要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只有市民的素质上去了,我县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才能真正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笔者认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关键是要把握“三个坚持”,强化“三种意识”。
坚持“环境改造人”,着力强化市民的“环境意识”。
环境改善了,能够引导人们主动适应,确立和发展现代文明的环境意识。同时,通过爱护环境意识的培树引导,也能够带动人们自觉保护环境,实现“环境”变“意识”、“意识”促“环境”的转化。其一,要创造优美环境熏陶市民。在城区,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建设的结构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城市色彩进行总体规划,大力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馆”、路网工程建设以及旧城改造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精美的建筑、整洁的街道、良好的生态、和谐的环境。同时,免费开放湖莲潭公园、大佛寺小寺岙广场等一批休闲、娱乐设施;在农村,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从中融入环境意识宣传教育的要求,落实具体举措,培养市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其二,要引导市民创造优美环境。优美环境,人人需要;优美环境,需要创造。要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提升。要选准领域,搭好平台,从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维护等领域入手,让群众“做得来”;要注重培训辅导,提升实践实效,在实践中培养内行,解决“做得好”的问题;要采取激励措施,保护好积极性,既要有精神上的肯定,也要探索物质上的补偿,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得益受惠,确立起“人人参与公益”的导向,实现“做得长”的目标。
坚持“管理约束人”,着力强化市民的“规则意识”。
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离不开管理,有生命力的管理必须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在管理中促进规则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一要严管重罚。在开展市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强制性的法规和制度是提高市民素质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在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必须实行严管重罚,对违反城市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把乱扔乱抛、乱吐乱倒、乱停乱放、乱闯红灯、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损害市容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列为严管重罚的重点,通过重罚,让市民吸取教训“长记性”,逐步养成遵守城市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二要注重长效。人的行为陋习的破除有一个强行规范、教育跟上、逐步入轨的过程,通过长效管理措施的落实,可以帮助人们逐步上升提高,使管理育人有实效。要采取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综合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建管并举、标本兼治,形成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市绿化等全方位的强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大对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及市民不文明行为的执法管理和督查处罚的力度。三要加强宣传。在开展专项整治过程中要始终渗透文明劝导的成分,宣传在先,做群众工作先行。坚持把除“四害”工作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市民从平时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摒弃生活方式方面的陋习。加大城市管理法规和典型宣传力度,通过新闻舆论宣传和先进典型表彰,在市民中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使每个市民在加大社会舆论、管理约束和群众监督之下,自觉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坚持“活动塑造人”,着力强化市民的“文明意识”。
针对性强、参与性广、吸引力大的各类载体活动,是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市民素质的有力抓手。一是讲礼仪,教育促动。积极开展文明礼仪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有利条件以及公益广告、电视、墙报、宣传窗、黑板报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要开设“创示范文明县城,建山水品质之城”等专栏,积极宣传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营造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风尚。二是抓实践,载体推动。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示范”、“评陋习,议陋习,改陋习”、“文明创建我带头”、“家庭邻里节”、“学雷锋”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市民在参与中学习文明、感受文明,并将形成的文明意识逐步外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重对照,典型带动。引领市民群众与先进标准自觉对照,是激发道德实践欲望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重视培育、学习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开展“十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十佳杰出青年”、“文明礼仪使者”等系列创评活动,重过程重宣传重教育,引导市民在评选的过程中感受先进,从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冶情操,文化鼓动。要结合实际,以“阳光文化山里行”、“我们的节日”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狮龙共舞、调腔演出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周末展演、“戏曲角”等小型文化活动,发挥群众文化团体作用,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广泛参与,既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文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创建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