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民自身,就是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生产出质量上乘,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我县小将镇茶农吴海江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本文将通过探访他的经历,给广大农民朋友以启示。
日前,小将镇乌泥岗茶场的吴海江向记者摆弄了他的最新创意——带了二维码的新包装。他说:“你只要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知道我的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吴海江,一直在茶叶身上玩着新花样,而且玩出了不少门道。2015年,他的“菩提曲毫”、“菩提丹芽”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产品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
初涉茶产业,坚守工艺出好茶
吴海江是里东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并担任了多年的村委主任。初中毕业后开过挖掘机,做过小生意,还外出到宁波闯过事业,是村民眼中头脑比较活络的人。自从2004年回小将承包了乌泥岗茶场后,吴海江就一心扑在了茶叶产业上。
吴海江说,一开始种茶的时候,单纯只是生产龙井茶,但由于技术不过关,在生产和经营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就到农业局茶叶总站和附近茶园管理能手和炒茶高手那里四处学习取经,慢慢地就掌握了相关技能。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吴海江就老老实实按照技术规程来,该摊青多长时间就摊多长时间,该辉锅到多少干度就做到多少干度。由于高山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加工工艺规范,吴海江很快就生产出了高品质的龙井茶,并在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名气。
2015年春茶季节,记者在中国茶市偶遇吴海江,看到了他与茶商的交易过程。一拿出龙井茶,吴海江就说:“卖相是难看的,开汤才知道这是好茶。”茶商泡开品了后说要定购他余下的全部春茶。吴海江笑笑婉拒了:“要我这茶叶的人不少,大家分一点吧。”
开发多茶类,一芽嫩绿化七彩
大佛龙井早春茶供不应求而且效益不错,但一到夏季茶叶价格就大跌。能不能做点其他的呢?
2010年,吴海江看到卷曲类名茶挺有市场,他就按照我县第一只名茶“望海云雾”的加工工艺,生产了卷曲类茶,并定名为“菩提曲毫”。该茶以其特有的清纯与鲜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14年,当我县攻克名优红茶生产技术,实施“绿+红”战略,以红补绿之际,吴海江当即邀请县茶叶总站专家驻场指导红茶生产。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筛选,他决定只取夏茶最嫩的芽尖作为原料,然后不断地钻研,终于掌握了制作红茶要领,成功研制出“一芽一叶”的“菩提丹芽”优质红茶。虽然制作红茶非常辛苦,经常要发酵到深夜,可只要品着自己生产的柔和鲜醇的红茶,吴海江的疲惫一下子就消除了。在2015年10月底召开的第二届中华茶奥会,吴海江的“菩提丹芽”成为我县选送的两个茶叶品牌之一,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市民的广泛好评。
如今,吴海江还研发起了黑茶与黄茶,而且取得了初步成功,这将是他 “菩提”系列茶叶中的两个新的成员,进一步丰富他的茶叶品类。
专注放心茶,产品贴上二维码
带有二维码的新包装将在新茶开采后全面启用。吴海江说,起因是去年他的标准化加工厂拿到了生产许可证(QS认证),准备自主品牌销售了。底气则是多年来坚持绿色安全生产。
早在四五年前,吴海江趁我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之际,在茶园里悬挂了杀虫灯,平均每25亩左右挂一盏灯,通过灯光诱杀害虫,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在万不得已使用农药时,也严格按照要求,只选茶园农药专柜里的农药,最大程度地减少茶叶的农药残留。同时,他还用菜籽饼等有机肥取代化肥作为茶园基肥。每亩埋施300多斤菜籽饼,改善土壤,提高茶叶香气。
2014年,吴海江在芹塘村流转了100多亩荒山茶,除了修剪茶树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为的影响。他说:“现在人们对茶叶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我准备对这里的茶园实施有机化管理,争取通过绿色食品或者森林食品认证,做顶级茶。”
助力樱花节,谋篇布局茶旅游
2015年4月,小将镇举办了首届“诗画新昌 茶话小将”樱花节,吸引了来自温州、上海等地和县内游客300余人,到乌泥岗赏樱花、品春茶。乌泥岗茶场是此次节会活动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吴海江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我们这里的景色向外推介,为我们今后的茶旅游开发打下了基础。”
乌泥岗茶场的茶树与樱花、红豆杉、海棠等各色花木相邻而居,尤其是上万株樱花,在春茶时节绽放出艳丽的色彩,与茶园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游客们在此骑行、漫步,创作书画,品茶唱和,正应了“茶”的拆字含义——“人在草木间”。
小将镇的旅游资源丰富,山岳景观、河湖景观、气象景观一应俱全,近年来倡导“森林生态游为主线,精品农业生态游为亮点”的理念,以罗坑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精品花木基地为切入口,着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和精品农业生态游。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乌泥岗茶场必将会成为其中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