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县城往西,大约11公里,有一个让人看不够的露天“民俗艺术博物馆”——梅渚镇梅渚村。古色古香的祠堂,韵味十足的古街,历经风霜的老台门……江南古村的风韵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客人纷至沓来。
梅渚村始建于宋代,有近千年历史,是我省首批4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之一。走进村内,记者看到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隐藏其间:明代建造的池塘,现在仍在使用;鹅卵石铺成的古街,相当精致考究;设计独特的天井厢房、高墙围护,技艺精湛的飞檐雕阁、窗棂楼台,处处都充满韵味。同时,村内还新添了文化礼堂、景观小品、休闲公园,与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村还是这个村,却少了以往的纷杂,多了点风情与和谐。”一位村民欣喜地说道。
“这就是我们以保护为主,并注重适度开发的题中之义。”梅渚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梅渚村确定了以文化挖掘和建设的方式来保护古村落的发展路径,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在县里和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邀请省市专家对村子的保护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规划,持续投入资金对新台门、茧囱台门等老台门进行了修缮,对村内古道进行了铺装提升,对标志性的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对村内水渠池塘进行了清淤美化。同时,还根据村民的记忆,为宅前塘前古街上的杂货铺、南货铺、剃头店统一定制了仿古店招,还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生动重现了古村集市的景象。
修缮过程中,梅渚村还充分利用雕刻艺术、剪纸艺术、酒糟文化等村里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了文化礼堂,并配备绘画室、书法室、图书室、戏剧展厅、村史展厅、剪纸展厅等功能区;建设了“梅渚记忆馆”,把村里难得一见的老物件收集到了一起,打造成展示文化,传承民俗的“科普园”。此外,该村也有针对性地规划了基础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改建或新建了通村道路、公共厕所、游园长廊。据了解,今年该村结合“三治一提升”工作,修复提升了村口牌坊前的绿化,初步完成了镇前路的建设,适时启动了村农民公园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现在,梅渚村的每个入口都有景观小品,整体面貌已得到了较好提升。”梅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古村这个露天“民俗艺术博物馆”更具吸引力,接下来,他们一方面将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将努力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力争在满足游客娱乐住宿吃饭需要的同时,更好地对古村落的保护形成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