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载:大中十三年(859),冬,十二月“浙东贼帅裘甫攻陷象山,官军屡败,明州城门昼闭,进逼剡县,有众百人,浙东骚动”。咸通元年(860)春,正月“乙丑,甫帅其徒千余人陷剡县,开府库,募壮士,众至数千人。越州大恐”。浙东观察使“(郑)祇德遣子将沈君纵、副将张公署、望海镇将李珪将新卒五百击裘甫。二月,辛卯,与甫战于剡西,贼设伏于三溪之南,而阵于三溪之北,壅溪上流,使可涉。既战,阳败走,官军追之,半涉,决壅,水大至,官军大败,三将皆死,官军几尽”。丙午,朝廷“遂以(前安南都护使、王)式为浙东观察使”。夏,四月,“癸卯,(官军)南路军拔贼沃洲寨;甲辰,拔新昌寨。”“自是诸军与贼十九战,贼连败。”“(王)式曰:‘贼无所逃矣,惟黄罕岭可入剡。……’”“戊寅,浙东东路军大破裘甫于南陈馆,斩首数千级”,“贼果自黄罕岭遁去。六月,甲申,复入剡。”庚子夜,裘甫出城降,“遂擒之。”“八月,裘甫至京师,斩于东市。”
新昌旧属剡县,称剡东。裘甫起义涉及新昌的战事有三溪战场、沃洲寨、新昌寨和王罕岭行军古道。
三溪,在城西,今七星街道上三溪村、下三溪村。明万历《新昌县志》载:“孤阵庙,在三溪,祀唐三将张公著、沈君纵、李圭,与裘甫战败于此。民为立庙。”现下三溪村有将军庙,即为古孤阵庙。那么,裘甫的阵寨在何处呢?《新昌县文物志》:“溪北为下礼泉村,在该村下角山脚,发现用人工砌成的阔约0.5米、高约0.9米的石砌墙脚,已埋入土中,墙长约30米。”“石系黝黑色的青石,与当地灰色岩石迥然不同,疑此为裘甫作战临时砌成的寨墙。”“距此墙约50米处的山腰,尚有第二道墙。”“分析为交战的第二寨墙。”至于水淹唐军,当然是在新昌江中。
沃洲寨,《新昌县文物志》认为:“其地点在现今大市聚镇所属的沃洲山一带,距县城东约20公里。大市聚镇有寨岭的地名。”“寨岭附近的板卜平村旁地下尚有比较坚固的墙脚,疑此为寨址。”
新昌寨,《新昌县文物志》认为:“疑在大市聚镇西山一带。离西山村5公里的胡卜村尚有新昌乡主庙。西山村旁一小山头,在开‘千亩坂’时曾出土‘大中十年’、‘吴大怅’等铭文墓砖及唐代瓷器。”西山村东西两厢均为陡岭,因称西山岭。岭巅视野广阔,易守难攻,立寨条件甚佳。
黄罕岭,即王罕岭,在沙溪镇,从剡界岭、孙家田、陈公岭上坡即为王罕岭。岭上即里湾、眠牛湾、外湾自然村,有王右军旧宅和古金庭观遗迹。岭西有火把岭,可能是裘甫从王罕岭撤退时,连夜行军点燃火把而得名。
与三溪孤阵庙相对应的是,地处天姥山腹地的儒岙镇横板桥村的裘君庙。民国七年《新昌县志》载:“裘君庙,县东十八九都。”庙神就是裘甫。把农民起义领袖尊为神,在新昌乡间实为罕见。
(唐佳文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