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人文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文史钩沉22~~~
文史钩沉22~~~
文史钩沉22~~~
文史钩沉22~~~
文史钩沉22~~~
文史钩沉22~~~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史钩沉22
神奇的雷劈树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编纂的《新昌县志》卷十六“古迹”门有载:天姥山“峰下有天姥寺,道旁古柏一株,雷劈为二,树心如炭,柯叶苍翠,亦奇致也。”卷十九“轶闻”门也载:“新昌雷劈树,在天姥寺旁。相传:前兄弟同争此树,一旦雷劈两开,枝干愈盛,盖吉兆也。”

  这棵雷劈树,有神奇的故事,也得到清代二位文学家的嘉誉。一位是散文家方苞,另一位是诗人袁枚。

  方苞是安徽桐城人,康熙朝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文学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在癸亥年(公元1743年)的仲秋,到浙东寻找名医,乘船至嵊县。刚登上岸,就迫不及待地问起天姥山在哪里。当地抬肩舆的人告诉他天姥山的方位,并告诉他:“天姥山下有棵古树,生在寺基与园圃中间。园圃的主人要把树砍了,当柴烧。和尚诉讼到官。官府难断此案。于是,一声霹雳,雷电把这棵树劈成两半。树身被雷火烧焦十分之七。树身从主干至根部如刀劈一般分开,只剩下树皮连接着地。枝叶却郁郁葱葱。这雷劈树开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到了天姥山,方苞看到的情景和抬肩舆的人说的完全相同,亲手抓了树中焦块验证,果如炭灰。由此,他十分感慨地说:“假如这棵树不被雷劈致残,就被砍伐当了柴烧成了灰。雷劈一分为二,是天有意保存它,让它至今活着。”于是,方苞把雷劈树的所见所闻题词于天姥寺的墙壁上。

  三十年以后,大约在乾隆四十几年,钱塘才子袁枚在立夏节那一天,登上了天姥山,看到这棵雷劈树。他听到的却是另一种说法:上个时代,有弟兄两人为得到这棵树,争夺不下。有一天,猛雷将树劈成两开,兄弟各得一半。然而树的枝干却更加葱郁,人们以为这是吉兆。由此,袁老夫子写了两首诗:“阿香烧劫灰,曾劈树千寻。立地双株铁,擎天一样心。同招丹凤驾,分作水龙吟。日暮风声起,虺虺霹雳声。”“兄弟争荆意未平,一雷分作两家青。至今根脚烧痕在,飞过枝头少鹡鸰。”并在《过天姥寺》诗里说:“路旁雷劈树,正统四年封。”正统为明英宗朱祯镇的年号,四年为公元1439年。由此可证,雷劈此树已经300多年,与方苞《题天姥寺壁》里 “於今数百年矣” 说法相吻合。由于时过境迁,雷劈树连同古老天姥寺都已经不复存在,留给人们的是神奇的传说和无边的遐想。

  雷劈树真的是雷劈而成吗?笔者最近与新闻界的同仁在儒岙彼苍庙看到的几棵古柏,与清代两位文学家所遇有些类似:树心焦成如炭块,树根尽存老皮接地,而枝干依存,冠盖葱郁,人称奇迹。彼苍庙与天姥寺仅莲花峰一山之隔,相距不过五里。为何情景相仿?其缘故是树种一样,还是地质类同?或许林业专家和地质学家有正确的答案。 (唐佳文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刊
   第06版:人文
   第07版:新昌教育
   第08版:健康资讯
神奇的雷劈树
明清有功于地方 的新昌籍官员
宋龙泉窑渣斗
通告
冠友西服 大特卖
广告
今日新昌人文06神奇的雷劈树 2017-03-28 2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