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人文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墟稽古:南洲村
  南洲村,地处新昌地势最高的菩提峰(海拔996米)下,在群山环抱之中。村中的小溪由罗坑山小雪斗自东而来,向西经小将,流入新昌江沃洲湖。

  南洲是新昌最古老的村庄。据民国《新昌县志·氏族》记载:其先有丁崇仁者,字乐道,为南洲始祖。东汉初,承事郎,历升太尉。至顺帝建康间,出为剡令,以廉惠称。秩满,因党祸,遂隐南洲而家。谚云:“未有新昌城,先有南洲丁。”

  明成化《新昌县·村墟》载:“南洲村,在善政乡。居民数十家。宋郡马丁宇之居此,子孙亦有显者。本朝刘忠器亦家焉。章文烨寓南洲,《答虎溪韵》:“树满青山云满洲,相思云树日三秋。酒边得趣忘归兴,林下行吟忆旧游。处世未能忘世谛,惜春赢得惹春愁。何时重与成三笑,拈起当年旧话头。”“瘦藤扶我入芳洲,雪浪翻堤又麦秋。饮酒为贪欢笑足,傍花非学少年游。头颅不愧闲中老,踪迹偏嫌闹里愁。多少世情人未识,好回头处不回头。”

  在宋末元初,南洲古村为爱国志士隐居之地。潘音就是其中一员。据民国《新昌县志·人物·宋》记载,潘音,字声甫,号待清。幼聪敏,日记千言。博极群书,为文能臻奥理。生甫十岁而宋亡,见长老谈厓山事,辄澘然涕下。及长,读《夷齐传》,遂击节愤叹。日惟杜门读书谈道,以圣贤之学自期。优游厌饫,多所自得。其友夏圭孙,题其居曰“资深堂”,为之记。后会访弟于义乌,会黄晋卿因偕圭孙往从草庐吴澄学。澄泰定间以荐召,欲行。音劝止之,不从。遂归,筑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轩曰“待清”。隐居二十余年,谢弃世纷,累征不就。日事著述,发之歌咏,有激昂慷慨之风,学者因称其为待清先生。所著有《待清轩稿》《读书语录》行于世。潘音《待清轩遗稿》中有诗《南洲丁氏草堂》:“负客栖真处,衡门枕曲流。地徧三岛接,天回万山浮。匣剑星霜久,函书洞壑幽。忘机对鸥鸟,华发老沧洲。”《山中寄友人》:“我来卧白云,潭影清华发。经岁无稻粱,侵晨采薇蕨。峰头天籁鸣,陇上樵歌发。还拟醉浊醪,与君弄山月。”据《新昌文物志》载,潘音的墓地在南洲村飞凤山麓,墓碑刻有“待清潘先生之墓”。村中的潘家台门就是潘音的待清旧庐遗址。潘音的六世孙潘晟是明嘉靖辛丑年廷试的榜眼,官至礼部尚书。

  明末,南洲成为浙东抗清的堡垒。民国《新昌县志·大事记》载:清顺治戊子(1648),即鲁监国三年,邑人俞国望聚众南洲山中。又据民国《新昌县志·人物·忠节》载:俞国望,字书素,浙江新昌人。宽惠长者,有众一万。然不简练,少选录。尝以乌铳败田雄兵于山涧。故田兵畏新昌乌铳。一日战被矢,仆道傍篁棘间。追骑数千过,无觉者,因得免。裨将持尺书入王翊军,越关走,翼明棒而追之。诘旦,国望诣翼明,谢军政之肃。其贤如此。国望起武生,封新昌伯。同事有丁日镶者,字君箴,南洲人,明生员,子五人:若予、松予、用予、行予、宁予,时称为“一龙五虎”。国望始起义时,即与谋。文告一出其手。后犹相随结寨于南洲,为国望援。事败,阖家皆殉节。

  村中古迹众多,其中南宋古井至今仍为村民所汲饮日用。据《新昌文物志》载:南洲宋井,井石栏上有题刻,能辨识的文字有“戊午太岁,宝祐六年”“三月上旬”和“大明嘉靖四十年辛酉一月”“仲丁碧”“记”等字样。文物专家认为,井建于宋宝祐六年戊午(1258),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疏浚,是新昌境内保留不多的宋井之一。

  南洲村风景优美,村周有螺蛳岩、仙人洞等自然景观。

  (唐佳文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快讯
   第03版:民生
   第04版:专刊
   第05版:关注
   第06版:法治之窗
   第07版:人文
   第08版:专刊
村墟稽古:南洲村
天姥岑望天台山
“一县一机”运动
今日新昌人文07村墟稽古:南洲村 2017-11-02 2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