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灭一只‘越冬蚊’,等于消灭1000多只‘蚊二代’。”连日来,县卫计局组织专业人员重点对城区各窨井、地下车库、下水道等温度较高、容易聚集“越冬蚊”的地方进行集中投药灭杀。
据县爱卫办主任张小寅介绍,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当进入秋季气温低于10℃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大量死亡,但极少的成蚊会存活,它们将聚集到地下室、楼梯过道、暖气污水管井、污水排放处、热力机房、锅炉房、温室花房等较温暖的场所隐蔽起来,处于蛰伏状态,也就是“越冬”。到了来年春天,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这些蚊子就会慢慢苏醒,重新开始吸血、产卵,繁殖后代。“这样的蚊子,就被称为‘越冬蚊’。”张小寅说。
据了解,雌蚊与雄蚊交配一次便可终生产卵。蚊子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雌蚊大约可以生产5次到6次,每次可以产卵30个到50个。“越冬蚊”的生命周期较长,可以成活3个月至4个月。以此推算,每只“越冬蚊”能生产上千只蚊卵。也就是说,灭杀一只“越冬蚊”,相当于灭掉上千只“蚊二代”。
对于如何杀灭“越冬蚊”,张小寅表示,关键是要清理蚊子的越冬场所,这段时间可以清理生活环境周围的垃圾和积水,特别是绿化带上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里的积水,没有积水蚊虫就无法产卵过冬。在家中,可以经常清扫一些不常移动的物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一些气雾剂喷洒在边边角角,可以有效控制住越冬的蚊虫。
按照省爱卫办统一部署,县爱卫办还专门发文,要求各乡镇(街道)、县级机关各部门按照文件精神,开展以“清死角、灭冬蚊、保健康”为主题的集中灭杀“越冬蚊”活动,活动时间从1月1日开始将持续到3月31日结束。期间,县爱卫办将组织相关人员对“越冬蚊”的灭杀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工作落实到位,确保灭杀效果。“杀灭‘越冬蚊’能够降低夏季蚊虫密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市民不妨一起动手杀灭家中的‘越冬蚊’。”张小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