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年来,共新收各类案件10704件,办结10566件(含旧存),同比分别上升21.86%和20.42%,收结案数量首次突破一万件,创历史新高。
一、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宽严相济,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受理刑事案件445件,审结443件,同比分别下降25.21%和26.66%,判处罪犯704人,同比下降19.63%,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97人。
定纷止争,妥善调处民商纠纷。受理民商事案件5952件,审结5918件,同比分别上升21.54%和20.02%。
良性互动,支持监督依法行政。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53件,审结148件,同比分别上升91.25%和76.19%。
全力破难,强化胜诉权益保障。新收执行案件3331件,办结3233件(含旧存),执结到位标的4.4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5.98%、15.01%和90.12%。
二、坚持以服务大局为己任,精准护航社会经济发展
全方位紧扣中心工作。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全县拆改工作的意见》,成立司法服务拆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大明市区块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定向服务联系制度,积极为拆改方案的制订及工作推进提供法律服务。设立绿色通道,整合骨干力量成立专业化合议庭进行集约审理,已平稳审结涉“农嫁女”等拆改案件258件。围绕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发挥驻“十九峰”景区司法联合调解站功能,快速处理涉旅游纠纷。
多举措助推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模式,成立了新昌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为新昌创新驱动提供更强司法保障。推进“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受理破产申请案件5件,审查完毕4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司法支持力度,审慎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维持企业“造血”功能。
重源头维护金融秩序。积极应对民间借贷案件高发态势,审结民间借贷纠纷1790件,涉案标的5.44亿元。推进涉银行不良资产的司法处置,审结金融纠纷365件,解决争议标的额4.73亿元。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1件69人。完善金融司法联动协作机制,连续五年召开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深入分析研判金融风险。
深层次参与社会治理。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回访帮教等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举办新闻发布会3场,发布司法白皮书3份,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10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和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9.82万元,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5.14万元。及时发送司法建议5件。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凝聚法院内生发展动力
稳妥推进法官员额制,完善人员分类管理。严格法官入额标准,遴选产生第二批员额法官16名。推进辅助人员管理改革,顺利完成首批18名法官助理的任命和首批9名司法雇员的招考工作。突出法官主体地位,员额法官直接签发案件6749件,有效提升整体办案效能。探索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逐步走上审判专业化、法官精英化、管理扁平化轨道。
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设置院庭长权力清单,扎实推进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入额院庭长办结各类案件2629件。搭建专业法官会议平台,改进审判委员会制度,限缩讨论案件范围。实行“四合一”全程监管体系,累计评查8614份裁判文书,实名通报77人次。强化审执态势分析和质效研判,月均存案工作量、平均审理天数、二审改判发回率等反映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前10位、全市法院首位。
推进“三大机制”建设,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借助互联网技术跨域立案、网上立案3501件。出台制度加大对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行为的甄别力度,推进新型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探索覆盖诉讼全过程的调解工作机制,构筑诉前化解、立案调解和简案速裁“三道过滤网”,努力将60%以上的案件解决在诉讼服务中心,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7.63%。聘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潘海燕等54名社会贤达为特邀调解员,增强法院在调解疑难复杂案件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落实诉讼制度改革,创新司法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侦查人员、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联合公安、检察院出台《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实施细则》,探索以要素式、流程化方式审理轻微刑事案件。严把刑事案件质量,审查后建议检察机关撤诉1件,改变指控罪名8件。强化繁简分流机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1891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31.95%,大大缩短了诉讼周期。
四、坚持以自身建设为重点,持续锤炼队伍能力品质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把司法能力建设摆在中心。
把廉洁纪律建设挺在前面。
把基层基础建设落到实处。
五、坚持以接受监督为保证,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邀请25名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多渠道听取代表委员意见50余人次。注重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及时更新廉政监督员名单,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98.99%。创新监督方式,实行第三方回访制度,委托中国电信对1206件执结案件逐案电话回访申请执行人,满意率达90.47%,对不满意的逐案调查、甄别。在诉讼服务窗口和网上诉讼服务端口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化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公开裁判文书6741份,网上庭审直播案件169次,发布官方微信174期。
2018年,我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执法办案为要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案件质效为根本,努力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为建设美丽新昌提供新的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找准服务大局的契合点,保障中心工作更有作为。主动将法院工作放到县委大局中去谋划,延伸审判职能,全面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助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建立“执转破”衔接机制,有效服务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立足执法办案的根本点,提升审执质效更富成效。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持续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妥善审理各类民生案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巩固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构建执行破难长效机制,努力使每一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到位。
三是寻求司法改革的突破点,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深入。稳步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合理配置审判资源,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操作规程,支持配合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让公平正义可见可信。
四是把握从严治院的着力点,确保队伍建设更添活力。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严管上动真格,在厚爱上用真情,大力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法院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