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江苏省扬州市隋炀帝陵园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来自新昌、天台、黄岩、临海和江西萍乡等地的杨氏后裔陆续赶来,参加首届祭祖大典。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军事上,他指挥灭陈,平定吐谷浑,完成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上少有开辟疆土的皇帝;政治上,重设郡县制,改变秦汉魏晋以来门阀士族统治的状况;经济上,修建京杭大运河,造就后世中国的南北经济命脉,为开启大唐盛世打下基础。他重视教育,开创未来一千多年国家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才华洋溢,诗文被历代名家所称颂。可惜他晚年三征辽东,失去民心,耗尽民力,最后落得被部下缢杀的惨况。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但他又是一个人生极其复杂的君主,集文士、武帅、阴谋家、野心家、暴君等众多角色于一身。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隋炀帝逝世1400周年。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人文化自信,彩烟杨氏、妙山杨氏、南山杨氏等杨广后裔经过商议,共同发起首次祭祖大典。“隋炀帝敢为天下先、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本次活动倡议者杨仁超告诉记者,他今年3月带领家人到扬州帝陵瞻仰先祖,在参观展厅时发现,2018年刚好是杨广遇害1400周年,于是与新昌等地宗亲商议,号召各地杨氏后裔机构参加这次爱国爱家活动。他说,隋炀帝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称不世之奇才。回顾历史,缅怀先祖,不仅是一次家风教育,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本次祭祖大典按中国传统礼仪,依次举行上香奠酒、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鞠躬礼、瞻仰圣殿等仪式,场面隆重庄严,吸引不少当地群众自发前来观礼。在当晚举行的纪念隋炀帝逝世1400周年扬州研讨会上,来自我县彩烟杨氏文化研究会、天台县杨震文化研究会、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等地的杨氏后裔代表和文史爱好者分别发表《杨岐山地名由来考》《惟杨千秋评与说》等学术报告,就隋文帝与天台山兴教寺、杨白逃亡路与浙东唐诗之路的关系等话题开展交流探讨,并提出新建中华杨氏大宗祠、杨岐乡与回山镇结成友好乡镇等合理化建议。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宣传和发掘清白传家的杨氏“四知”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祖先的丰功伟绩,提升民族自豪感。
12月23日,杨氏后裔一行还来到2013年发现的扬州曹庄隋炀帝与萧后墓遗址公园,向先人献花鞠躬,表达敬意,并现场举行帝陵墓土移交仪式。彩烟杨氏代表与遗址公园展厅负责人现场商讨收藏杨氏宗谱等有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