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又名“杜鹃花”,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我们故乡的人还把映山红叫做“柴把花”,也许是因为映山红的枝、杆可以当柴烧的缘故。映山红再生能力强,常开不败。
“清明节”前后,故乡的映山红便你追我赶,竞相开放,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漫山遍野,光彩夺目,风光无限。
我爱故乡的映山红:映山红陪伴我成长;映山红引领我体会人生;映山红见证了我的人生之路。
小时候,我爱映山红完全是因为映山红开得好看,让人百看不厌。故乡的四面都是青山,山上到处都有映山红,一旦开放,稠密繁多,花团锦簇,阳光下光华映红,灼灼耀眼,赏心悦目;雨露中玉瓣悬珠,晶莹剔透,心旷神怡。映山红开的季节,我几乎每天都要上山去采折,门前插几支,屋后插几支,天井放一把,窗台放一把,把个家打扮成映山红的世界,还要做一个大红绣球挂在胸前,跟别人比大小。读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女的)还为我们排练了一个舞蹈节目,叫做《大红花呀开满地》,歌词是:“大红花呀开满地,小朋友拍手来游戏,大家变成个飞(行)机,飞呀飞到北京去。”八个人登台表演,我被选中,每人手里拿两束映山红,边唱边舞,起初颇有些害羞,后来还觉得挺有味道,乐得心里也开出了“大红花”。这次表演还让我第一次把故乡的映山红和神圣的首都北京连在了一起。
长大后,不仅仅是映山红的美丽、妩媚吸引着我,还懂得了映山红象征着“红色革命”,把映山红和革命烈士的鲜血融在了一起,为了“红色革命”,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杨开慧的鲜血染红了“浏阳门”外“识字岭”;刘胡兰的鲜血染红了“云周西村”;董存瑞的鲜血染红了“隆化中学”;江竹筠的鲜血染红了“渣滓洞”“白公馆”;黄继光的鲜血染红了“上甘岭”……哪里有映山红,哪里就有冲锋陷阵、引领革命的英烈;哪里有映山红,哪里就有赞美红色革命军的颂歌:“夜半三更哟待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赞美红军的曲子,让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如今,“红色革命”已成为“历史”,烈士鲜血铸成了“丰碑”,映山红在我心中又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改革开放”的大潮把祖国推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新追求,党中央将“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映山红不仅成为“生态”建设中的“生力军”,而且成为优化“环境”中的“美容师”,1985年,映山红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江西、安徽、贵州等省已把映山红定为“省花”;长沙、无锡、九江、大理、嘉兴、赣州等市也已把映山红定为“市花”,日后,映山红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火如荼,红变大江南北,在祖国和谐、优雅的生态环境中独具魅力,大放异彩!
故乡的映山红又开了,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漫山遍野,光彩夺目,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