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年过,压岁钱年年有”,“恭喜发财、压岁钱拿来”,“一百两百不嫌少,五百六百不嫌多,人生怎么喂不饱。”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是农历新年传统之一,网络上各种关于压岁钱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现如今,随着生活富裕,压岁钱数额也越来越大。很多孩子收到压岁钱后就会马上被家长“代为保管”并存入银行。殊不知,帮孩子存压岁钱可以,但不可以随随随便取用孩子的压岁钱,广州就有一位父亲因动用儿子的压岁钱而被自家孩子告上法院,坐上被告席。
小苏的父母早年协议离婚,小苏随父亲生活,每年苏某都将小苏的压岁钱存入小苏的银行账户中。2015年12月,小苏母亲黄某申请变更小苏的抚养权。2016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判决变更小苏由其母亲黄某抚养。2016年3月,苏某在没有告知儿子小苏的情况下,将存入小苏银行账户的压岁钱及利息3045元取出。小苏认为,父亲苏某私自用他的身份证和银行存折,提取他的压岁钱、且拒不返还的行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为此将父亲告上法院,要求父亲归还存款本金以及利息。
白云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小苏名下的银行存款虽是苏某为其存入,但小苏对该存款享有所有权,苏某无权擅自处分。苏某将小苏名下的存款取出,侵犯了小苏的权利,小苏主张苏某返还存款及利息的请求合理合法,法院予以支持。故判决父亲苏某返还小苏本金及利息共计3045元。
【律师点评】新希望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蔡利:
孩子的压岁钱属于亲朋好友在节日对孩子的赠与,从物权法的角度分析,孩子取得了对该钱财的所有权,但是孩子作为未成年人(10周岁以下的儿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到18周岁的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之后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自身年龄、智力相符的民事行为。)心智尚不成熟,大额的压岁钱由孩子自由支配容易产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消费行为(例如:打赏网络女主播、购买游戏装备并沉迷网络游戏等),而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有权对孩子进行监督引导。一言以蔽之:压岁钱属于孩子所有,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的财产负有监护职责,但是不可侵犯孩子的私人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