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人文新昌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墟稽古:会墅岭古村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同样是唐代诗人的李敬方,也有一首《登天姥》诗:“天姥三重岭,危途绕峻溪。水喧无昼夜,云暗失东西。问路音难辨,通樵迹易迷。依稀日将午,何处一声鸡。” 

  青云梯在哪里?天姥三重岭又在何处?三重岭即会墅岭、黑风岭和关岭。在古代,三条岭上都设有关隘,分别名狮象关、威震关和虎狼关。

  岭上有村,叫会墅村,又称会墅岭头,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个村终究有什么掌故?从李敬方这诗中,“问路音难辨,通樵迹易迷。依稀日将午,何处一声鸡。”证明这一带, 在唐代就有人居住和生活。 

  会墅岭巅有座关爷殿,殿里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云长。而我认为,原先供奉的应该是狮象关的守将。

  会墅岭山势险要,自古为越之通台温驿道,建有驿铺。明万历《新昌县志》载:“会墅铺,在县东南五十里。”由此,南来北往的行人登涉会墅岭,其中有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明代周汝登曾两次经过会墅岭,留诗三首。第一首题为《会墅庵》,诗的内容是:“净宇开初地,萧萧竹荫多。千灯明法眼,一句礼弥陀。童子焚香侍,邻僧乞偈过。便应常借榻,前去复如何?”第二首题为《重过会墅》,诗的内容是:“共到曾游处,归林日未西。路添新笋碍,马触旧槽嘶。滴涧泉声小,垂轩薜叶齐。坐怜新月好,携手过前溪。”第三首诗的题目是《会墅庵送中甫归》,诗是这样写的:“共指仙山望白云,那堪一宿岭头分。还家莫作青莲梦,他日从头举似君。”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号海门,嵊县人,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自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明万历五年(1577)年,考中进士,授工部屯田主事。历兵、吏二部郎官,至南京尚宝司卿。万历十五年(1587)在县城创办鹿山书院。崇祯二年(1629)诏命为工部尚书。清代桑调元也有题为《慧墅岭》的诗,诗的内容是:“飘风从东来,飞送四山雨。淅淅响林阿,冥冥暗村坞。慧墅淡生烟,岭树稀可数。竹巢堕栖禽,墅薪担樵竖。绕陂云几重,悬崖僧一户。升高睇前峰,冷翠揖天姥。”桑调元,字弢甫,钱塘人。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桑调元尊崇程朱理学,精于史学,为人清鲠绝俗,足迹遍五岳。乾隆年间,天台学者齐召南途经天姥山,作诗《会墅岭上望沃洲山》:“登岭无冬夏,岚气冷虚空。今来稍晴暖,江树含空濛。南望天姥岑,峨峨白云中。逢僧话沃洲,指点前山东。列嶂海涌涛,鼓荡随飓风。奔崖跃神骏,老树森高翀。养马放鹤人,遥遥想支公。未知王许后,游眺谁复同。邮亭无别径,且问煮茶翁。”诗中确切地阐述了天姥岑、沃洲山和会墅岭的地理方位以及历史掌故。 

  岭陡路险,悬崖峭壁,现有公路盘旋而上,岩壁上刻有“会墅岭”三字,时值民国中期,绍兴人金汤侯修筑新(昌)天(台)公路,广东平远县人曾养甫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为公路修筑经此陡岭而欣然命笔。 

  清咸丰辛酉,太平军占领新昌。儒岙乡民组织团练,在会墅岭筑寨,抵御太平军进入天姥山。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军占领新昌县城,抗日军民凭此险要,曾砌筑石墙,阻挡日军下乡扫荡。  (唐佳文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人力社保
   第05版:新昌建设
   第06版:新昌教体
   第07版:人文新昌
   第08版:非常阅读
村墟稽古:会墅岭古村
行吟唐诗之路25
张万成墓
今日新昌人文新昌07村墟稽古:会墅岭古村 2019-05-14 2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