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融媒体中心
县新华书店
主办
记者 梁凯凯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人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我县文化名家唐樟荣便是如此。
唐樟荣曾在原新昌报社、县司法局、县史志办任职。他长期从事新昌地方史和地域文化研究,已出版散文集《雨窗集》、地方史研究著作《新昌名士文化》《新昌诗话》《新昌史话》等。
唐樟荣从小钟爱读书,上初中的时候,镇上的新华书店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口袋里只有四分钱,恰巧看到一本连环画定价四分,我赶快就买了下来。”那本连环画讲述的是南堡大队抗击洪灾的事迹,书店离家有五里路,他就这样捧着书,一路读一路走回家。后来,唐樟荣考入杭州大学,除了上课以外,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参加工作后,他每天下班后都要去新华书店转一转,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眼睛发亮。
旧书摊、书店、购书网站……唐樟荣爱读书,也爱买书藏书。出去旅游的时候,他白天陪着家人游玩,晚上便会跑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偶尔“淘”到一些老版的书籍,也能够开心好几天。多年下来,在他家里的两间书房,每个书架上都摆满了史学、文学和哲学等类型的书籍,足足有6000多册。
正是阅读,让唐樟荣积累了深厚的文史知识,对他研究新昌地方史和地域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94版《新昌县志》重修过程中,唐樟荣主要负责人物传部分,他不仅需要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还需要用大量的史料把人物故事串起来。唐樟荣认为,这个工作容不得马虎,翻译过程中,有些古文的意境不能偏离,人物故事的史料背景也要力求正确。另外,唐樟荣还积极投身到了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中去。他在历代《新昌县志》中,发现了不少当时诗人留下的诗篇。于是,他把这些新昌有关的诗词进行整理、加上注释。后来,他还在朋友提议之下,将这些诗词编著成册,为后来参与编辑《天姥山唐诗三百首》《天姥山诗选三百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让大家对新昌地方史和地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我认为很值得。”唐樟荣说。
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爱上读书。2017年,唐樟荣还自己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每天把自己的一些读书感悟、游记和学术论文分享出去,和大家一起探讨阅读的乐趣,传播唐诗文化、地方文化,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个人的视野会受到活动范围的限制,读书可以让我们突破这些束缚,丰富自己的生活,延伸自己的视野。”唐樟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