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关乎百姓民生幸福。近年来,我县始终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推进。今年,我县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共改造包括鼓山新村、鼓山脚片区、鼓山西路等10多个旧小区。那么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反应如何?如何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暖心工程”?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我县部分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探究竟。
城区树新颜 鼓山成样板
鼓山社区西临鼓山公园,北靠新昌江,南望大佛寺景区,构成了独特的景观三角带,是我县对外展示城市风貌的一个窗口。但由于该社区建设年代较早,周边片区道路狭窄、机动车乱停乱放、小区外墙管线杂乱、公共楼道墙顶面油漆脱落、安防设备陈旧老化等现象愈加突出,不仅影响居民出行和生活,也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
在鼓山脚片区,记者看到住户楼层的墙体上尽是杂乱无章的线缆。县建设局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现场负责人张晓超告诉记者,鼓山脚片区在建设之初没有采用地埋线缆的方式,造成现在各种线缆跨楼缠绕,交织成许多“蜘蛛网”。记者还注意到,该小区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尤其是路灯,照明亮度不够,影响居民出行安全。“每到晚上出门,就看不清路,希望改造后能有所改善。”潘阿姨在这里住了二十余年,因路灯昏暗,每次想出门遛弯,都令她忧心忡忡。“鼓山脚片区是鼓山公园的一个入口,形象十分重要,在此次改造过程中,我们将对该区域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并重新规整线缆、划分车位、更换照明系统。”张晓超说。
在鼓山新村改造片区一,记者看到数幢多层住宅的外墙上已搭起脚手架,其中有几幢已批好外墙腻子、刷好底漆,即将进行拉毛、面涂等工序。“以前每当梅雨季节,外墙就出现发霉变黑现象,既影响美观又影响生活。”小区住户石阿姨告诉记者,自改造实施以来,外墙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鼓山新村改造后的新面貌,她充满期待。
据了解,鼓山新村作为今年的示范改造小区,涉及约1300户,改造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我们不仅追求‘面子’好看,更追求‘里子’舒适。比如在楼道增设无障碍休息坐椅,引入充电桩、无障碍停车位,增加居家养老、托幼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公共配套服务性场所。”据张晓超介绍,鼓山新村改造将本着“应修尽修、应改尽改”的原则,结合安全、生活、环境三个维度,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统筹考虑“水、电、路、消、垃”等内容,适度提升公共空间,增加配套设施,并结合新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诗画鼓山,宜居鼓山”为主题,旨在打造鼓山新村新风貌,为新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新样板。
小区换新衣 居民当裁缝
如今,提起小区改造,鼓山社区居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回来很难找到停车位,现在停车位规划也在改造范围内,以后孩子回来方便多了。”家住鼓山新村99幢的俞大爷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自己非常支持。
陈阿姨家住4楼,每天上下楼都得爬楼梯,停停歇歇需要十分钟左右。得知老旧小区改造要在楼道增设休息座椅时,她十分满意,在她看来,老旧小区改造的很多细节,都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一些改造中的‘绣花功夫’更能让居民感受到改造中的民生导向。”张晓超说。
在鼓山新村改造过程中,“共同”二字是关键和核心。改造前,县建设局会同鼓山社区成立专项小组,通过第三方机构挨家挨户上门开展民意调查,纳谏征集“金点子”。同时,多次召开小区改造专题座谈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完善优化改造方案,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谈起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张晓超记忆犹新,“我们的工作人员经常走街入户,与居民探讨改造事宜,真正做到‘问计于民’,让居民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记者在张晓超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叠厚厚的小区改造居民意见征求书。征求书包含居民住宅建筑和小区公共区域两大块内容,每块内容涉及基本项和提升项,每项列出改造项目供居民打钩选择。“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像单元楼道整修、停车设施、整治私搭乱建等都是居民希望改造的重点。”张晓超说,虽然小区改造有很多共性问题,但每个小区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在前期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让改造更贴近实际要求,真正能够优化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怎么改,还得居民说了算,有了群众的支持,工作才能够事半功倍。改造前,我们发动党员干部,协助县建设局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从反响来看,居民都很支持,像鼓山新村片区一的签约率已达到100%。”鼓山社区党委书记张纪东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关键问题的解决,更要充分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让居民真正融入社区,当家作主。
旧改利民生 新昌做先锋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国务院办公厅也于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可见,无论是上级要求,还是群众需求,老旧小区改造已愈发得到重视。
据统计,我县2000年以前建成交付使用的老旧小区共74个,住户1.95万户。从2008年起,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到2019年累计改造旧住宅小区56个,改造道路面积约35万平方米,雨污水管道长约150千米,受益户数约1.4万户,受益人口约4.5万人,总投资约3亿元。今年,我县再次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对鼓山新村、鼓山脚片区、鼓山西路151号、新中路212号周边等10个旧小区进行房屋综合修缮、设施设备改造、环境提升改造、基础设施改造等,计划投入资金约1亿元。
“目前,全县未实施改造老旧小区还有18个,计划分三年完成。”张晓超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拆除违章建筑、线路规整、墙壁粉刷、道路修补等是早有共识的“常规操作”,如何“因区制宜”,让小区改得有特色、让居民住得更舒心,避免所有改造的老旧小区千篇一律,则是对相关部门的更高要求。
对此,今年我县老旧小区改造将迎来提质升级,引入人性化、智能化理念,着重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条件成熟的小区还将加装电梯,切实提高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再升级是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举措。”县建设局局长金泽昀表示,改造将进一步增强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社区的公共服务场所还能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目前,各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张晓超表示,下阶段,县建设局将按照方案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工序,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同时,该局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围绕居民需求,结合管理要求,分批分步推进再提升工作,确保县内老旧小区全覆盖、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