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人文新昌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吟唐诗之路55

  送惟祥律师自越之义兴 

  (唐)崔子向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杖闲。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此为送别诗,送别僧人惟祥律师自越州至今江苏宜兴县,即诗中所写之义兴,此地有阳羡山庄,刘长卿曾居之。 

  首联云,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可见律师在越州期间,曾住剡山。唐时剡山,泛指剡县境内之群山,从下面几句诗看,此剡山或指今新昌沃洲山一带。雨晴人到寺,说雨过天晴,人到寺院,木落夜开关,指木叶凋零季节,寺院夜间开关。缝衲纱灯亮,夜间在灯下补僧衣,生活简朴而清幽,为僧人生活之常态。看心锡杖闲。清静幽雅简朴生活,让僧人回首观照内心,故锡杖为闲。锡杖与衲(即僧衣)为僧人必备生活道具。这两句写出僧人简朴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正是作者送别律师的传神写照,诗意中透出禅意。也给滚滚红尘闹猛俗世下了一帖清凉药剂,心境顿时有远离尘嚣之感,非但僧人,连读者也可感受到。这是唐代诗人剡中诗的重要风格之一。最后说到,作者向往之情,而不得与律师同往阳羡同住。 

  崔子向,唐诗人。名中,以字行,排行十一,金陵(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游湖州,与诗僧皎然等联唱。大历末又曾游常州,与皇甫曾等联唱。德宗建中、贞元年间,历监察御史,终南海节度从事。崔子向有诗名、好佛。 

  新楼诗二十首之龙宫寺 

  (唐)李绅 此寺摧毁积岁,贞元十六年,余为布衣,东游天台,故人江西观察使崔公以殿中谪官,移疾剡溪,崔公坐中,有僧人修真,自言居龙宫寺,起谓余言:异日为修此寺。时以狂易之言不之应。僧相视久之而退。至元和二年,余以前进士为故薛革常侍招至越中,此僧已卧疾,使门人相告,曩日所言,必当镇此,修寺之托,幸不见忘。僧又偶言寺中灵祗所相告耳。余问疾而已,不能对。及后符其言,而讯其存沒,则僧及门人悉已殂谢,寺更颓毁。惟荒基余像而已。余出俸钱为葺之,累月而毕,以成其往愿。 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

  定观玄度生前事,不道灵山别后期。

  真相有无因色界,化城兴灭在莲基。

  好令沧海龙宫子,长护金人旧浴池。 此选录自全唐诗中。古代诗人多有于诗前附有小序,此一显例。其序较长,等于一则小散文,读懂小序,下面的诗就迎刃而解了,不需多作解释。此序以佛教所常说的因缘,写出一段作者亲身经历的传奇故事。它分三个时间段言之。第一段说,李绅还是布衣时,即考进士前,曾游天台,在银地岭溪边,在故人江西观察使崔公(他由朝廷高官被贬谪到此,当时他正养病剡溪)座中,遇到龙宫寺僧人,两人不曾相识,但僧人直言,他日你要来此修缮龙宫寺,李绅被他说得摸不着头脑,以为他无厘头而狂妄,未作应答。第二次,他以前进士为故薛革常侍招至越中,此僧已卧病在床,又派人言,你以后必到此当官(后果然任浙东观察使),修寺之托,请勿忘记。那时李绅还不知他说的什么,故也未作应答。第三次即现在,他真的到此当官,而僧人及门人都过世了,寺庙也已破败,只存遗址,这才想起这位僧人之托,便以自己的俸禄,重俢了龙宫寺,并写了这碑记和诗。李绅是当过宰相等高官的,诗也写得好,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名诗,更难得的,他于剡中极熟悉,写过不少诗文,也写过新昌南岩等诗。龙宫寺已破败,遗迹存于三界一带。写此一段故事,也可为唐诗之路增色添彩。

  (唐樟荣 撰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新昌警方
   第05版:媒体聚焦
   第06版:人文新昌
   第07版:信息广场
   第08版:魅力高新
行吟唐诗之路55
村墟稽古:五峰古村
一个80后的林泉之心——读陈雷作品
今日新昌人文新昌06行吟唐诗之路55 2020-11-09 2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