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儒岙镇乡村振兴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儒岙镇位于浙江新昌东南部,辖区面积约133平方公里,人口约3.9万,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33万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75元。近年来,儒岙镇贯彻落实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实施特色做法和亮点项目,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儒岙全面落实、全面推进、全面实现。
(一)盘活闲置资源,发力消薄增收。一是优化产业扶贫质量。新增闲置农房出租等2种增收模式,帮助横板桥、南山2个村累计增加经营性收入13万元,通过闲置农房激活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3569万元,激活项目21个、农房33幢,村集体经济大幅增加,全面完成消薄任务。今年,儒岙镇经济薄弱村9个(经营性收入12万元以下),目前均已通过激活闲置农房、激活闲置土地资源、电站承包出租等方式有效增收,每村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二是推进精准脱贫工作。采取“部门+企业+村居+农户”挂钩帮扶模式,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指导,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目前,31个市县部门、共建企业已与我镇19个村完成结对帮扶配对,部分已在疫情期间开展服务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带动、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完成部分农户脱贫致富,预计每户可实现增收2000-20000元不等。三是提升项目增收实效。通过参与规模性联购物业、基金、工业地产等项目,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镇原40个村中有35个村(撤并后为28个村中的24个村)参与儒岙联购物业、多村联购物业、卅联物业、五村联购物业等4个异地联购物业项目和2个基金项目,今年已累计分红到账192.48万元,平均每村8万余元。9个村(撤并后为7个村)已完成工业园区“工业地产”项目参股自筹共计108万元,预计每年可分红12万元。
(二)提升镇村品质,聚焦全域美丽。一是致力环境提升。完善河湖长制、五水共治满意度提升等工作,持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和日常监管。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和家宴中心建设,构建美丽的农村自然人文环境。二是致力风貌提升。开展美丽城镇创建,抓好“控违拆违”、空倒房整治“后半篇”文章,做好拆后利用监管工作,防止闲置资源浪费、违建反弹,着力构建镇村风貌提升。三是致力设施提升。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完成集镇饮用水源污水管网延伸改造、集镇供给排水配套管网及渠道改造提升、污水调节池新建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完成横板桥至五王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太下线、杭绍台高铁等建设,全面完成芭蕉山水库扩容、饮用水改质提升、除险加固等项目。
(三)创新民主管理,促进村民自治。一是推广石磁典章。坚持权力公授、村务公决、群众公察、结果公评,深化推广石磁典章,完善各村村规民约,全面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机融合,全镇各村全部建立乡村典章。二是推进民主管理。深化党务、财务、村务“三务”公开,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建立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勤政廉政的村级事务管理模式。三是推动乡贤参事。整合各村资源,发挥乡贤作用,建立乡贤参事会,以乡愁理念,积极开展乡贤座谈会、乡贤恳谈会等,邀请乡贤助推村民自治和平安建设,近五年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70余场次。
二、儒岙镇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总体要求,儒岙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一是经济体量优势弱化。随着快捷交通网络的完善,儒岙镇作为绍兴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不再明显,受山区发展空间制约,周边乡镇崛起,区域竞争加剧,招商引资难度增加。儒岙的大项目引进难,好项目不够多,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放缓,作为省级中心镇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儒岙镇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但未形成产业链,缺乏深度开发,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缺乏知名品牌,农户主要通过分散经营,与同类产品竞争者相比,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差,产品效益不明显。三是三产融合程度较底。儒岙镇的农业、乡村旅游业、园区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没有形成全面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的局面,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的力度不够,三产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深。
(二)土地制约问题严重。一是土地资源缺乏。目前儒岙镇基本农田多,建设用地少的现状没有发生改变,每年可供农村发展的用地指标一般为4-5亩左右,远远少于农村发展实际用地需求。二是村级调控力较弱。土地分散于群众之间,村级组织对土地要素没有话语权,开发征用需经村民同意,一旦有一户反对,土地就无法实现整体开发。三是规模化生产受限。儒岙镇地形基本为丘陵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成片面积小,不适于大型农机操作,劳作主要靠人力,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大多自产自销,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无法满足大批量供应。
(三)农民参与程度较低。一是劳动力流失。留守农村老弱病残较多,青壮年人数少,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出,“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的突出矛盾。二是职业农民缺乏。儒岙镇的农村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分散生产、各自为战的小农经营为主,单个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很小,大量新生代农民不愿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留在农村的农民学历不高,对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持保守态度,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三是主人翁意识不足。农民主体作用不明显,存在一定的“上头热,下头冷;干部热,群众冷”现象,使得一些项目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精力消耗大,但村民热情度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如何让广大的农村焕发活力,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资源和要素配置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人、地、钱、产”四大关键环节。总结起来就是“人下乡、地流通、钱进村、产兴旺”,其中人是根本、地是前提、钱是支撑、产是落点。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可一哄而上。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结合新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突出科学性,把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农村一级,确保聚民智顺民意;突出衔接性,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结合起来;突出约束性,完善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制度措施,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二)要坚持政策扶持,稳定且持续。重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自身投入积极性的基础上,协同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通过对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植,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发挥以点带面的经济效应。除此之外,还要从制度、法律、人才、科技等方面构建多维度保障框架,以充分发挥其协同功效。
(三)要坚持试点先行,系统且高效。营造氛围,加强指导,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创新试点建设,逐步打造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特色试点。如在全面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上,要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土地改革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为切入点,打造农村土地试点工作,通过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城乡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以农村土地要素的全面激活带动整个乡村振兴。
(作者系儒岙镇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