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王宇晖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着力解决关键问题,扎实推动新昌科技创新升级版,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近期,就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调研。

  一、各地产学研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通过调研各地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情况,总结出现今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主要有四个层次:一是企业直接转化学校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或利润;二是高校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三是产学研的全面合作关系和科技转化中心的建立,用于人才培养、技术转化等;四是根据当地发展需要,考虑建设高校的校区或分校等。

  从相互接触到精准对接合作,实现分层推进、产学研快速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二是师生的共同参与,提高与企业的熟悉度,增强双方合作的默契度和信任度;三是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校院企合作,制定因地制宜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四是以专家人才库为桥梁,衔接了人才与人才、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专家与企业供需信息不对称的不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各地在产学研对接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壁垒,诸如:企业的需求与高校资源不匹配、双方缺乏深入了解、产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难以结合等。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盲目引进各种高精尖技术,却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结构不匹配;企业有问题、专家有方案却没有平台可以打通二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学研链条脱节;没有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落地环节的企业为主体,只注重上游多专利多项目,却忽略了最下游能接收落地多少等。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新昌借列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暨产学研合作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东风,探索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深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在产学研合作上做到了企业出题出科研经费、高校出研究生团队、政府出科技计划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接下来,为了更深入达到产学研的精准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进一步做到: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高精准对接率

  新昌工业经济优势明显,是全国的医药强县、纺机基地、轴承之乡、冷配大县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是全国优秀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因此寻求产学研对接合作时,需首先考虑高校和新昌企业的契合度,立足企业发展实际,不盲目的追求国内外的高精尖技术,选择合适的企业产学研结合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以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向导,以新昌产业经济为纽带,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专家导师带领学生攻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模式,从而达到有目的的产学研精准对接,以提高其对接有效性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以优化服务为宗旨强化人才引进

  一方面来说,新昌地处江浙,在吸引科研专家团队时势必会被上海、杭州、宁波等周边实力城市抢占人才资源,新昌天然的缺乏人才竞争力。因此新昌更要注重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才能引凤来新筑巢。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搭桥铺路,形成面向新昌产业经济的校地共建、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及研究生培养基地平台。吸引更多专家团队入驻新昌,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大对现有人才、岗位所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创造人才集聚和发挥效能的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

  另一方面,新昌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规上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率达到了90%,实现了“全球技术新昌用”。但要想真正做到全球技术新昌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国内较远城市甚至国外的专家团队要想来到需求企业实地对接,地域距离便是第一要紧面对的问题,由于地域问题导致的沟通不畅,企业需求得不到解决,专家团队的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因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对接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作用与价值,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新昌县科创共享云平台的作用,发挥其为校企合作搭桥铺路的作用,让专家团队与企业需求在云平台达到零距离。其次,整合中介资源,建立更专业的中介团队,将社会第三方的中介机构有序整合,保证其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开展创业咨询、项目申报、财务法律顾问等服务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为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个性化服务。发挥中介机构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以减低产学研结合中的交易费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以企业为主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首先企业能快速发现并把握市场机遇,其对市场的敏锐性保证了产学研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提供足够的合作动力、后续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产品的销售。其次,企业的管理方式确保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和管理创新,来及时解决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来提升企业的效益,这也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为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邀请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来新昌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倾听行业最迫切、最实际的需求。做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

  二是拓宽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内容和方式,通过科技入股、分红等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建立实践基地,还可以让企业员工到高校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好现有的企业资源,与高校院所建立联盟。探索成立重点项目研发共建站、产业园,加强信息的共享交流,及时跟踪科研成果进展,实现校企人才相互交流学习,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倡导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邀请进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等在新昌期间可以互相交流,也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使之成为企业的技术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的交流平台。

  校地融合产学研合作是经济发展的新的牵引力,通过高校科研资源与地区区域性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新昌地区产业的提档升级。新昌要铁了心抓创新,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努力成为浙江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总的来说,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梗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发力。宏观层面要立足于制度构建,特别是构建起符合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产学研转化对接体系;微观层面则要立足于破解机制障碍,比如建立产学研对接平台、整合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只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轮子”一起转,科研单位和企业两个主体一起发力,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一起推动,中介机构和市场服务机构一起努力,才能打造出以市场为导向,上游积极转化,中游补齐短板,下游强化保护的科研成果转化、转移新局面。

  (作者系县科技局副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专版专刊
   第06版:新昌交警
   第07版:沃洲论坛
   第08版:专版专刊
关于儒岙镇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7关于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2020-12-22 2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