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法治之窗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
~~~县人民检察院进社区开展举报宣传活动
~~~诈骗犯分饰多角帮忙“预约”九价HPV疫苗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在办案中坚守初心

  通讯员 吕洪洋

  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法院精神的载体,凝结着几代法院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传承是潜在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就仿佛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法院文化土壤中,让每一个法院人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启示。孔柏苗作为新昌县人民法院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用最质朴的言行诠释着法院人的精神传承。

  停不下的学习,忙不完的农活

  小时候,孔柏苗就对工业感兴趣,后来通过学习进入了北京石油学院有机合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炼油厂。一开始并不适应工厂生活,就卯足劲跟着老师傅学,从普通工人转为技术员。1981年10月机缘巧合来到新昌县人民法院,度过了24个年头。为尽快提升审判能力,他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积极上夜大补充专业知识。即使退休也关心时事,家中茶几上整整齐齐放着一摞翻旧的报纸。

  孔柏苗还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农民的本色。年轻时在法院工作,周末一有空就去乡下帮忙干农活,插秧割稻、种菜养猪,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当时交通不便,孔柏苗仍坚持了许久,直到后来工作忙了,家里人也都迁居到城里才作罢。退休后,孔柏苗又惦记起了早些年的那些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务农生活。

  “他是第一任行政庭庭长,我是第二任。生活中,我住在隔壁,他性格随和,不忘本色,总在周末回乡下干农活;工作上,我与他虽未在一个部门共事过,但他的事迹在法院口口相传,我也听得很多,后来在交接过程中,他讲了不少办案经验,让我能更快更好接手,他真的是一个好前辈、好老师。在我担任行政庭庭长期间,我也很注重培养年轻一代,让他们发光发热。”县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员额法官陈新忠评价道。

  “只要干好了,什么工作都能体现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市委组织部考察领导人选,孔柏苗在回山招待所接受组织谈话,恬淡豁达的孔柏苗说:“我还是想老老实实办案子。”

  这件事情,至今还在法院里流传。当问及这件事,孔柏苗淡淡一笑:“我喜欢法官这个职业,但自认为在人员管理、业务方面有欠缺,还是老老实实办案,根据自己的能力,只要干好了,什么工作都能体现价值。”

  80年代末,时值年关,孔柏苗和赖新苗共同接手一起案件,他们早上吃了炒年糕出发,走到回山,再赶到长征、儒岙,走了几十里路,饿了就在路上买点饼干充饥。案件调查到深夜,真相水落石出。“当事人看我们没吃晚饭,硬留我们吃了两碗米饭才让走,给钱也不肯收,临走时我们偷偷留了五毛饭钱。”

  詹月兰已退休十几年,提起与孔老师共事的时光仍记忆犹新:“我跟他共事时间长,他对事业十分真诚,办事认真,不谋私利,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鼓舞着我们,当时我们经常去他那里汲取办案经验。后来我们去了不同部门,但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从“一穷二白”到“人人称道”

  1989年,孔柏苗任新昌县人民法院第一任行政审判庭庭长,一个新设的庭室,一切从零开始,连办公室都需要自己动手改造,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泥地房间里,当年的行政庭所有成员就蜗居在里面办公。

  虽然办案条件差,案件办理经验匮乏,但从石油系统出身的孔柏苗自带一丝“铁人精神”,所有人斗志昂扬,从零开始,一起学习业务知识,一起探讨疑难案件。他总是细心地关怀着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这段时间有什么难题?”是他常问的话。当他听到大家有了新的体悟,他都会笑着鼓励,当有人遇到难题,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出手帮衬。他说:“团结是在遇到困难时最好的精神。”

  孔柏苗回忆,行政诉讼法出台后,庭室分两批参加中院组织的行政审判培训,培训中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把行政诉讼法普及出去,打通老百姓维护合法权益的通道。

  随后,孔柏苗带领庭室通过“三步走”开展行政诉讼法普及工作。第一步,从源头出发,针对当时的行政执法乱象,主动上门授课释法,促进依法行政。第二步,通过组织典型案件旁听庭审,提高群众知晓率,两百多个座位的大审判庭熙熙攘攘,走道上都站满了人,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三步,以公正司法为支点,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破除群众“官官相护”的刻板印象。

  立案庭员额法官张兆刚这样说:“他为人正派,办事公正,很有口碑,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不仅能办好案子还能带好手下队伍,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同事们的关注和支持。法庭上,他铁面无私,私下里,他和蔼可亲。我们共事时是在审监庭,他已经快到退休年龄,每一天仍一丝不苟开庭审理、校对文书,丝毫没有要歇一歇的想法。‘尽心竭力、严谨务实’是他的写照。如今,我也快退休了,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践行“枫桥经验”,被人戏称“撤诉庭庭长”

  时任行政庭副庭长的詹月兰回忆起当时的事情,满含感情地说道:“那时我们的案件基本上都是调解的,数据很好,在整个绍兴地区都是名列前茅。”

  当时,孔柏苗被派去枫桥学习“枫桥经验”,归来后的他便成了“枫桥经验”善作善成的践行者。有当事人因为乡里宅基地批错的房子要被拆,一生积蓄将毁于一旦,诉至法院,孔柏苗安抚老百姓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其争取新的宅基地,弥补经济损失,案件得以顺利解决。孔柏苗就是这样一面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一面给行政机关做工作,双方都服气,因为案件调撤率高,大家都戏称他为“撤诉庭庭长”。

  他说:“行政案件比较特殊,最重要的是消除矛盾,有些行政决定老百姓不理解,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耐心解释,案件要注重社会效果,合法合情合理,有些事情确实是行政机关的错,也要敢于审理,我们手握法律武器,无需畏惧。”

  民事审判二庭庭长章永萍回忆起当年与孔老师共事的日子,至今受益良多。“孔老师对‘枫桥经验’的实践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一直记得孔老师说的‘要将心比心,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给我之后的法庭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身在基层法庭,总有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也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寻找突破点。当真正植根群众,再难调解的纠纷都会迎刃而解。现在在业务庭工作,我也一直和年轻干警相互支持、增进交流,希望把我们法院的优良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很欣慰的是,一批优秀年轻干警正在茁壮成长,不论是办案标兵还是服务标兵,都是我们法院的未来,值得我们这一代不断去关心关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法治之窗
   第05版:新旅风景线
   第06版:专版专刊
   第07版:专版专刊
   第08版:专版专刊
传承:在办案中坚守初心
展现“双创”新风采
既当“嫂子”又当“爹”
今日新昌法治之窗04传承:在办案中坚守初心 2022-06-30 2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