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凌凌
今年5月,沙溪镇剡界岭村村民唐家福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新工作——“共富农场”管理员。这个占地7.8亩的农场利用的是村里的闲置土地,出产的果蔬“订单式”直供企业。“我的工作不累,还能享受到和外出打工一样的待遇。”唐家福高兴地说,“村集体经济能增收,我们也能得到实打实的好处。”
剡界岭村地处沙溪工业园区,共有农户461户,其中13户为低收入户。今年,沙溪镇以“沙溪红”党建联盟为引领,打出“引联帮带促”组合拳,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建立“共富农场”就是其中一次探索。
“今年,我们在5个村布点‘共富农场’,一期总面积约170余亩。”沙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俞晓燕告诉记者,“共富农场”采取“种植(养殖)+配送”的定向选购模式,主要为10余家结对企业提供配送服务。海之源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共富农场”产品的直供企业之一。该企业负责人娄青青告诉记者,村里“共富农场”建立后,他们就和村里达成采购合作。“既可以带动村经济增收,又可以为我们员工提供新鲜蔬菜,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农场有稳定订单后,村里给唐家福等一批低收入农户安排上“工作”,并发动党员干部义务到农场服务。“我们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果蔬采摘较忙时,大家每天轮流来帮忙采摘运送。”沙溪镇剡界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王兴强告诉记者,镇里还联系专业机构在产前提供农资,在产中安排“生产农技师”跟踪指导。在这些力量的共同推进下,“共富农场”很快产生“增富”效应,低收入农户每天有100到120元不等的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可增收10万元以上。
除“共富农场”外,沙溪镇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小康果林”共富计划,鼓励低收入农户通过劳力、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并组建由支部书记帮扶志、技术能手帮种植、专业人才帮策划、志愿青年帮宣传、爱心企业帮销售的“共富帮帮团”,已带动全镇30%的低收入农户增收。该镇积极创办厂房式车间、居家式车间发展来料加工,让留守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与宁波莱福汽车、弘扬纺织等8家公司达成合作,制作洗车布、野餐垫、棉鞋、足球等来料加工产品,在剡界岭村、孙家田村、沙溪村、真诏村设置5个“助富车间”,吸纳灵活就业人员70余人,带动农民增收30万元以上。
沙溪镇还打出沙溪风味“促富”、绿色低碳“聚富”、乡创人才“带富”、市场运营“引富”、村庄更新“靓富”等组合拳,有效链接优势资源,打破地域壁垒,深化全域联动,一步一步绘就乡村“共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