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张小永

  “一老一小”关系全县千万家庭,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事关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其中,促进托育服务发展对于改善民生福祉、释放新兴消费、培育经济动能、扩大就业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

  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供给能力,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为此,县公共服务集团深入挖掘“一老一小”未来社区需求,深化老小有机结合,不断推进托育养老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发展,强化人才高精尖人员队伍建设,为我县托育养老事业发展搭建桥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昌县迈入“三孩”新时代,托育需求增长与服务供给不匹配不对称的问题较为突出,婴幼儿家庭照护能力不足、公办托育供给不足、社会办托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养老服务能力不匹配,缺乏公共服务优质先行的新时代养老场景,如何满足老年人对就医、就餐和就学等需求,为老年人文娱活动、体育锻炼等爱好提供场地,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推进公共服务成果共享,促进“一老一小”工作融合,解决大多数家庭最关注的“一老一小”问题,是实现未来社区,更是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社会课题。

  二、工作现状

  以未来社区人本化、数字化为建设导向,公共服务集团总投资3200万元打造梅湖社区综合体,并提前三个月全面完工。于2022年8月31日正式开园,涵盖梅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梅湖颐乐学院、梅湖托育中心、新昌老年大学梅湖分校,创新性地将养老、托育资源整合在同一幢楼。2022年9月“一老一小”综合体入选“新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一批)”。

  第一点是“托育+养老”满足社区刚需。于新昌商城一层建设县托育中心新昌商城园(梅湖托育中心),为全市首家公办公营普惠性托育机构。现共计招收119名婴幼儿,其中乳儿班向社会招收6-12月龄宝宝,填补我县乳儿托育市场空白。今年4个托育园预计共提供普惠性托育位433个,将有效解决我县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2022年10月梅湖托育中心上榜浙江省300个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托育场景。二至三层颐乐学院配置健身房(含数字化网球、高尔夫球室)、舞蹈排练厅、书法等各类教室,满足老年人群教育、健康、养老等物质生活需求,和体育、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富裕”,能同时容纳近500位老年人,协同老年大学开展课程教学,目前共计170名老年人参与课程培训50余次,学院日均流量为200人次。

  第二点是“公司+平台”做深普惠项目。优化配置社区功能,集聚“公共服务、商业服务、 公益慈善”三类设施与业态,组建新昌县为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谋划建设新昌商城四层“老年食堂”;新增理发、中医保健、智能药柜等便民服务项目,2022年11月份正式投入运营。结合“天姥管家”平台和民政局发放的6000张“爱心卡”,积极培育养老专项服务运营团队,提供“线上线下”普惠性公共服务,开展上门义务理发、保洁助餐、关爱陪伴等志愿活动。特别是为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一键呼叫式爱心卡照护服务。引入学后托管思路,深入学员招生、师资配套、安全管理等细节,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主要力量开办“四点半学堂”,面向县域招收有托管需求的家庭,设置基础作业看管和兴趣爱好培训等托管环节,实现“一老一小”深度融合。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在保障“老年大学”经营运作的前提下,与南明街道强社公司合作,充分盘活闲置资源,积极开拓对外租赁业务,开放颐乐学院场地,充分发挥内部设施设备的最大市场价值。

  第三点是“县城+乡村”打造多个综合体。形成“1+2+6”的城区布局,打造优秀样板,乡村借鉴推行。“1”即一家县级养老服务单位,目前鼓山邻里中心在建,预计于今年完成项目建设;“2”即两家街道级养老服务单位,目前新昌商城颐乐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南岩农贸市场颐乐学院在建,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6”即六个社区级养老服务单位,分别设在西岭社区、蓝海御湾小区、钟楼社区、临城社区、临江社区与青山社区,预计于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同时,以梅湖中心颐乐学院为样板,与镜岭镇积极推动雅庄“幸福小院”建设,盘活闲置农房60平米,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建设。瞄准目前最缺乏的、群众最需要的、现状条件最适合的场景按需配置,预计2023年新增建设1-2个乡镇(街道)“一老一小”综合体。逐步完善农村老人就餐、休息、娱乐等服务,同时提供儿童托管服务,逐步“让农村群众享受城市服务”,进一步解决“顾老+看小”难题,为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社会关爱,推进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向纵深发展。

  三、存在障碍

  一是“一老一小”融合思路有待挖掘。在“老为小”的工作上,梅湖中心颐乐学院特色开设了“四点半学堂”,免费提供托管场地,由退休教师进行托管。退休教师发挥余热丰富退休生活的同时,为社区内有托管需求家庭的孩子提供了照护和辅导;在“小为老”的工作上,梅湖中心开园仪式暨金婚老人集体生日会上,托育中心的孩子为老人献花,与老人共同亲生。2022年重阳文化孝亲节活动中,托育中心的孩子与离退休老干部共同制作重阳糕,颐乐天伦。此外,如何拓展“一老一小”融合思路,探索0-3岁低龄婴幼儿与退休老人的互动模式,实现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和孩子的互助互乐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是“居家养老”传统思路有待转变。以梅湖中心颐乐学院为例,当前每日活动的200余人,大部分都属于老年大学梅湖分校学员,自发过来活动的社区及周边老人较少。活动时间也集中在7时至10时和13时至15时,老年群体习惯于回家就餐和午休,“长者食堂”和“休息间”等场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空白。如何使新时代老年群体由“居家养老”“广场养老”等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思路转变为以社区为单位的“社区养老”新型思路,真正将公共服务优质先行的新型养老场景、多样化的民生服务和活动体验带入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实现养老服务提质,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将宣传真正打入老年群体,提高老年群体粘度,形成并强化“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思路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三是“为老服务”运营成本有待支持。当前颐乐学院正积极开拓各类“为老”衍生服务,引入各类市场化民生服务项目,如:理发按摩、中医理疗等;构建各类生活化养老服务场景,如:长者食堂、休息间等。高要求高质量伴随着回报期长、各项运营成本较高、实现盈利化较难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老年群体普遍节俭的消费习惯、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养老思维等实际情况,如何在促进共同富裕改革成果惠及全民的同时,适当营利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四是“适度布局”设置规模有待考量。新型“社区养老”旨在以社区为单位,满足老年群体的爱好与所需,打造短时间生活圈,这是一项专业工程。社区养老机构的布局规模,需要根据每个社区、乡镇具体群体数量等情况来设置,把资源向健康的活力老人总数较多的社区倾斜,同时兼顾总数较少的社区,实现分布动态平衡。不盲目扩张,适度布局,避免养老机构泛滥而出现质量参差不齐、公共资源浪费等衍生情况;社区养老机构的场景内容,需要根据本地老年人实际生活需求和爱好来设置。以梅湖中心颐乐学院目前的运营情况为例,健康的活力老人需求以就医(健康驿站、中医理疗、按摩等)、就餐(老年食堂、天姥管家等)与就学(老年大学等)三大块为主,爱好以棋牌益智、体育锻炼与乐器合唱三大类为主。如何在实现科学布局的同时满足县域内不同社区、乡镇老年人的所需所好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四、对策结论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未来社区理念。利用多元化宣传形式,做好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人口结构性变化,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加大公共服务集团老小融合特色亮点和工作经验提炼总结,大力宣传试点成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打造养老托育样板,开设特色化课程。做细做强“一老一小”综合体创新服务,就是要把“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的理念落到实处。比如,稳健推进“四点半学堂”课程系统性、计划性定期外聘名师,为小学生提供基本托管、经典熏陶、艺术拓展等教学内容;持续拓宽“朝花夕拾”内容丰富性,建设集跨各界退休高知人士为一体的专业队伍,开设多元化活动为困难家庭提供7周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临时托管;不断优化“集体生日会”体系完整性,组织托育中心的孩子在老人集体生日会上,为老人献花,共制重阳糕。同时,推广积极老龄化的应对措施,弘扬传统美德,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在“徒步十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事业中,摆正国企定位。比如,以“六助”理念革新养老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高频需求,精准供需对接,专业化、数字化、个性化提供特色服务,全方位提供助餐、助行、助洁、助浴等基础上门服务,兜底解决居家老年人需求;开设“功能教室”拓宽社区服务覆盖面,配置文艺类教室和体健类教室,旨在践行“鹤发焕童颜,文体两开花”;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激发老人能动养老,教学相长,理念认同,组建“夕阳红讲师团、海燕调解室、银耀天姥”等团队,让老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是健全普惠财政集成政策体系。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1年)》文件精神,秉承政府兜底、国企助力、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理念。县公共服务集团勇担国企社会责任,在社会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上做好引领作用,不断吸纳民间投资,为“一老一小”综合体发展夯实资金硬基石。“一老一小”综合体旨在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努力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省域范例。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向县财政争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普惠托育养老服务,诸如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示范奖励补助等,建立托育养老机构运营补助长效机制。公办公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兴建普惠托育机构的资金投入问题,还方便政府部门规范管理。

  三是构建普惠托育养老专业服务体系。找准需求点,抓住关键点,聚焦发力点,做好“环境”“空间”“阶层”“力量”“服务”五大融合理念,实现多样化、普惠型服务有效供给,着力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在托育方面,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能,依托浙江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县医疗机构妇儿保专家、县心理协会专家等组成的团队,研究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提升托育服务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填补当前省内0-3岁婴幼儿教育在心理领域的空白;在养老方面,以“老年人理想的文体活动场所”为定位,按照“舒适、信赖、沟通、安心、充实”的设计构思,建立健全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学习于一体的老年群体活动场所,打造“长者中心”新平台,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向基层延伸,突出文化休闲特色,寓教于乐,乐中健身,学中养性,成为新昌老年休闲娱乐场所的标杆。

  (作者系新昌县公共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公益广告
对“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建设工程规划批前公示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3对“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2023-03-24 2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