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潘春蓉
“澄潭上马岭公路段发生大巴车侧翻,有10余名伤员即将送达。”近日的一个清晨,一阵电话铃声响起,让忙碌了一整晚的急诊科医务人员再次加快了脚步。院前急救电话通知后,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立即启动群体伤应急预案,通知创伤小组及相关人员到位。
10分钟内,救护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早早等在急诊大厅的急诊科医务人员将伤员快速评估,按分级诊疗制度分流伤员到相应诊间及抢救室。
外科诊间、抢救室都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有明显骨折的先固定,有出血严重的先包扎止血,防止二次损伤,随后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最后,急诊科共接收伤员15名,均得到妥善处理。
这边的车祸伤员刚处理完毕,另一起车祸重伤患者即将送达。“15分钟左右,120急救中心将从天姥大桥车祸现场转运一名重伤患者来院,请大家做好准备!”刚从县创伤救治微信群得到通知的急诊科副主任高翔立即向大家传达紧急任务。在了解情况后,急诊创伤小组即刻指定人员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接到重伤员后,立即将其护送至抢救区。
宋师傅突遇车祸,初步评估为右下肢毁损伤导致失血性休克,优先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救治。创伤团队立即监护吸氧,抽血化验,加压止血,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加温加压输液抗休克,拍CT,发起多学科会诊,第一时间读取报告,商议下一步治疗方案。到院40分钟后,宋师傅被成功送至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顺利完成。随后,患者转至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平时多“练兵”,实战显真章。县人民医院重视创伤群体伤演练,引进新的预检分诊系统,实现群体伤伤员信息与进程可持续跟进。而此次群体伤和重症伤员救治,就是一次成果大检验。
自2021年3月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后,县人民医院通过院前系统、急诊科内系统、微信群及创伤中心平台,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信息交互,实现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贯彻“上车即入院”的方针,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打造多学科救治团队,极大提高了创伤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致残率,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