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文学副刊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写在张文康金石书法篆刻展前
~~~
~~~
~~~——大佛寺景区般若谷记游
~~~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沃洲能共隐 刀下有温情
——写在张文康金石书法篆刻展前

  何海玲

  张文康扬帆艺海50余年,在上海滩留下诸多难忘的足迹,他写的“陆家嘴”成为地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原的第一份法律判决书常驻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治长廊里,他设计的世纪宝鼎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迎接新的曙光……“艺苑张文康,誉驰黄浦江”,这是老师朱复戡对学生张文康的高度首肯与期许。

  由于长时间沉浸于艺术创作,又加上生活作息无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日渐愈下,高血压、糖尿病,又两次脑梗。虽得到治疗,但依然没有让他回到理想的状态,出院时还多了张残疾证明。谁都清楚,对于一位书法篆刻家来说,一双颤抖的手意味着什么。

  但心底燃烧着生命和艺术烈焰的他,不甘心命运安排,一心寻找一方疗愈之地。于是,2018年,他来到了山水之城——新昌。他徜徉在灵山秀水间,沃洲湖、钦寸水库的平静与辽阔,天姥山、刘门山的伟岸与神秘,大佛寺的禅意与宁静,十九峰的秀丽与灵动,下岩贝缥缈的云海,梦幻般的晚霞无不让张老师流连忘返,相看两不厌。“湖水可以当药,青山可以健脾”,诚然如是。在山水间行走的张老师脚步逐渐稳健,眼神也越来越清亮起来。

  这些改变来自于山水,更来自于好友吴珍的饮食调理。她早年学医,喜欢烹饪,随心所欲把美食和疗愈结合起来,把健康快乐带给身边的人。早餐无盐无糖无油,晚餐少盐无油,少红烧多蒸煮。

  山水疗养,加上悉心调理,仅仅60天,自律的张老师拿到了满意的成绩单:所有指标全部正常!因为饮食均衡,张老师23年的糖尿病得到控制,从此断药。康复后的张老师,无论什么时候,笑容总在他脸上绽放,就像清雅的腊梅,经过了严冬,终于吐露芬芳!

  后来,张老师有了固定的落脚点:梅渚万趣楼和天姥阆苑工作室。就像大树终于在异乡扎稳了深根,张老师也迎来了他艺术的春天,他手中的笔和刀又成了他运转自如的武器,在新昌开辟了属于他的一方新天地。

  在万趣楼艺术馆,他散步,聊天,读书,写字,就像一个地道的梅渚人。一幅幅作品陆续在古老的祠堂里熠熠生辉:来自《论语》《道德经》里的哲思妙语,独创的具有苍古神韵的夔文篆,每个字都是一幅画,一幅耐人寻味的画,悦目,赏心,怡情,入理。

  在沃洲山上的天姥阆苑,在湖光山色间,他思接魏晋风度,目染唐诗风韵,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偌大的工作室足以让灵感铺陈渲染,就是在这里,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张老师仔细研究字的最佳形态,第一次用夔文篆完成了李白留给新昌最伟大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也是张老师送给新昌的珍贵礼品。

  就这样,80多件作品在20天内一气呵成,可谓酣畅淋漓,这是这几年沉积后的薄发,是对这片土地的一种深情表达。

  张老师的生命和艺术在小城新昌获得了重生!

  有人说,吴珍用大爱的情怀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此言不虚。张老师师从民国金石大家朱复戡,炯炯的目光直追夏商周三代金石铭文,从源头出发,孜孜不倦地,创造性地传播着文字的艺术。夔文篆是他为发展中的中国书法增加的新字体,古朴,淳厚,形象,生动,让人浮想联翩。金文书法器形拓不仅让我们见到了文字之美,还立体地呈现了金石器皿,还原了艺术品的整体性。他的篆印(是印蜕的效果),写来轻松自如,笔沾朱砂,在纸上框一个方寸之间,寥寥数笔即成,比一般戳盖的印章多了一份灵动与秀气。

  “人品高于作品,作品大于名声。”这是张老师对自己的期许,他的作品里没有署名,艺术尚简,何必与印章重复呢?同时也是隐身其中的一种谦虚,这样才有精力走得更远。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跨越时空。张老师从夏商周开始溯源,又在现代社会找到了落脚点,给古朴的文字和青铜文化烙上鲜活的时代印记,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这样的张老师复活了!如今,他想把这个传奇写在新昌的土地上,希望在这个点燃他生命烛光的温热小城里有自己的温度,这样他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学副刊
   第04版:公益广告
沃洲能共隐 刀下有温情
诗两首
山青云秀
小巧玲珑 水石乐园
故里逢秋
今日新昌文学副刊03沃洲能共隐 刀下有温情 2023-10-20 2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