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旭东
走进大佛寺景区,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无处不景,无景不佳:恐龙园的神奇,木化石的古老;双林石窟的靓丽,罗汉洞的奥妙;万佛宝塔的巍峨,大雄宝殿的恢弘……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处绝妙佳景——那就是般若谷。
般若谷景区不大,可以说是一览无余,放眼望去全是水和石头,然而,这绝不是一般普通的水和石头,而是经过艺术家潜心策划和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奇水和异石,由它们组合成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的有机整体,可谓是小巧玲珑,新颖别致,视听独特,妙趣横生。
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般若谷”三字的光滑大石壁,坐北朝南,是般若谷景区的一道屏障,名曰“迎客屏”,与迎客屏相对应、高高耸立在水中平台之上的汉白玉经幢,是般若谷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玉光闪闪,碧水盈盈,仿佛玉石置于翡翠之上。般若,读音为“bō rě”,系梵文音译,它的意思是“智慧”,般若学是佛家研究的一大学问,般若谷这个景点的名称在这里具有双重意义:既体现了佛家体验真理的智慧,又体现了新昌人民发明创造的聪明才智。
步入两大岩石对峙的一道石门,但见一条连底的石路浮于水面,左右两边是两方深池,四面悬崖峭壁,池水深不见底;扑面一道四十余级的石阶,几乎是垂直一线,攀缘铁索而上,险如栈道,陡若云梯,拾级而上,突闻水声轰然如雷,抬头仰望,一挂瀑布从天而降,奔腾倾泻,颇有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上悬瀑布,下临石桥,跨过一线小石桥,是一个天然的岩石平台,为整个景区的制高点,四面临空,可鸟瞰般若谷全景。回身沿石级而下,从青枝绿叶间飞奔而出的瀑布落差五十米,一分为七,层层相叠,水花飞溅,抛珠撒玉,银光闪耀,如丝,如带,如练,如帘……七级瀑布最终落入一泓深池,池水幽深黛绿,寒气逼人,瀑布间有“禅源”二字,象征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临池一道石隧,曲径通幽,道口又一石窟深潭,潭上观音踩鳌,鳌跃于水,惟妙惟肖;俯身再拾级而上,即至景区出口,又现一石窟深潭,潭上文殊跨狮,狮奔于潭,栩栩如生。
小小一个般若谷景点,全以岩石为载体,竟有五泓清池、七级瀑布落于其间,可谓是“水石世界”,无处不石,无处不水,水即石窟,石窟即水,并将瀑布、池水、石阶、石窟、石隧、等自然景物连成一片,又在自然景物中融入悠久的佛教文化,或涂金雕塑,或石壁浮雕,熔线雕、浮雕、深雕、圆雕、彩绘等石窟艺术为一炉,让自然山水沐浴在佛光之中,游历其中,处处有景,处处有佛,时时有景,时时有佛,人文景观与佛教文化水乳交融,和谐统一,自然之美蕴酝人文之美,既是游览赏景的“水石乐园”,又是虔诚朝圣的“佛国洞天”。
在我眼中,般若谷是大佛寺景区的一粒璀璨明珠,赏心悦目,百游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