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路径探索

  石 磊

  “一老一小”是千万家庭的牵挂,也是幸福城市的底色。近年来,羽林街道从养老托育标准化角度出发,创新举措,破解难题,积极打造“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按照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普惠多样的“老幼共融、全龄友好”养老托育新模式。该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一、基本情况

  羽林街道下辖28个行政村、3个社区、4个居委会、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总人口约4.83万余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478人,约占街道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未成年人口7547人,约占街道常住人口的七分之一。羽林街道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新昌县创新普惠托育服务模式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新昌县“一老一小”综合体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服务场景,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市级领导肯定,并被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宣传推广,这都为羽林街道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街道养老托育服务在设施布局、人才培育、资金保障、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需要突破的空间,与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养老托育需求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基于此,羽林街道将以提高养老托育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积极探索“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路径,加快实现“老有康养”“幼有善育”,为新昌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羽林街道积极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兜底保障,积极扩大普惠供给,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个性需求,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为建设幸福羽林、推进民生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和保障。

  (一)突出老幼并举,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进机制,将养老托育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街道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系统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成立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标准化具体工作。有关责任人员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先后制定出台《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实施方案》《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11个,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搭建标准框架。聘请专业单位共同参与“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制定,为羽林养老托育服务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根据老年和婴幼儿的不同需求,对兜底性、普惠性和生活性养老托育服务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二)突出普及普惠,健全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供给。一是打造服务阵地。牵头谋划皮尔轴承厂区改造,打造1.6万平方米全县体量最大、业态最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涵盖颐乐学院、幼托中心、卫健服务站、天姥书房、运动场馆、特色餐饮等场景,实现民生实事全年龄覆盖。其中,幼托中心可新增80个托位;颐乐学院配置健身房、舞蹈房等各类活动室以及老年食堂,可同时容纳约500名老年人。二是突出多点布局。养老方面,街道共有社区级长者之家2个、邻里级长者之家3个、养老院5家(其中医养结合2家)、长者食堂9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1处以及老年学堂12个,养老服务设施数量稳居全县前列。托育方面,推动青山社区、临江社区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羽东社区建成市级儿童之家。三是推动设施提标。针对现有活动阵地开展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如青山社区提供一站式“家门口”养老,设有青山阅读角、文创工坊、乐活力健身房、健康监护区等功能区,配备钢琴、二胡、琵琶等乐器,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推动临江社区、青山社区与康元养老院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就医和送餐服务。

  (三)突出优质多元,注重服务品质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大要素投入。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通过“天姥管家”APP,为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目前已发放全额补助“爱心卡”390余张。二是丰富发展业态。引入学后托管思路,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主要力量开办“四点半学堂”,采用“自主作业+趣味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依托颐乐学院、长者之家、老年食堂、老年学堂等,围绕“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慈善”三大功能,深入开展便捷、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提供义诊、免费理发、日常保洁、小修小补等服务。目前已提供日间照料和送餐服务1500人次,开办太极拳、越剧、舞蹈、二胡等老年课堂200余次。三是营造友好氛围。围绕“浙里康养”工作目标,结合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重阳节等主题,积极组织老年大合唱、老年运动会、老年书画展等文化体育活动。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场所,开展亲子活动、育儿沙龙、健康讲座等,覆盖未成年人7000余人次,精心打造“童伴周末”“开心小板凳”等服务品牌。

  三、存在问题

  目前,羽林街道“一老一小”的综合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但对标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养老托育需求期望,对照我国和浙江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养老托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养老方面,街道户籍老年人口增速较快,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养老服务需求将出现更快增长态势,养老机构建设和布局还需加力,特别是“家门口”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凸显。托育方面,目前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超过12个的平均水平,随着“三胎政策”的落地,托育服务设施可挖掘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此外,养老托育服务相关产业发展标准制度建设较为滞后,服务、价格、能力评估、补贴标准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养老托育服务人员数质“齐缺”。目前,大部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来自农村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缺乏有效吸引力,难以吸引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同样地,托育保育服务队伍也存在着规模小、流动性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此外,由于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且这几年受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托育领域的积极性不高,多元化、多样性服务供给能力不强。

  (三)养老托育服务结构有待优化。城乡配置结构不平衡,街道28个行政村老年人口占比超过社区,但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城乡“倒挂”,甚至造成“一床难求”的困境。服务层级结构不平衡,政府提供全面兜底保障,高端服务市场化供给积极性高,而居于“夹心层”的普惠型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相对于一般工薪阶层和毕业没多久的青年群体,与他们的支付能力相匹配的养老或托育服务比较短缺。

  (四)数字化平台实质性服务欠缺。除老年优待证等简单事项外,“浙里康养”“浙有善育”等数字化平台存在实质性服务较为欠缺,面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出行、看病和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机构选择、交流互动、信息反馈等实质性的服务欠缺,与老年人、托育家庭对数字化改革的期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四、下步举措

  下一步,羽林街道将以国家级“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优做强养老托育服务,打响羽林“康养+善育”品牌,加快构建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和老年友好型社会,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塑造美好图景。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养老托育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创建,按照GB/T 24421.2《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二部分:标准体系构建》要求,完善“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包括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支撑保障标准子体系和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重点围绕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综合服务规范、生活照料、平衡膳食、医务服务、文化教育等,形成与“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实际工作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并推动动态评价和机制提升。

  (二)健全服务网络,丰富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科学规划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布点,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婴幼儿照护服务用房纳入社区配套用房统筹规划建设,推动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全覆盖。推进老年食堂、老年学堂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城市老人助餐配送餐服务。鼓励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服务场所,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统筹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资金筹集,培育放心服务机构。推进多形式办托模式,重点发展普惠服务,提升就近便捷照护服务能力。

  (三)开展培训宣贯,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实战实效。在试点建设过程中,以体系标准为主要内容,对养老托育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多元化、全覆盖的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计划组织集中培训3次以上,服务人员覆盖率达95%以上。加强对养老托育服务质量的监管,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养老托育服务满意度测评,促进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不断提升达95%以上,通过标准化实施和改进,全力推进养老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养老托育服务创新场景。依托“千万工程”示范带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和美城乡,加速推进“一老一小”融合服务场景建设。重点打造“水墨枫潭”示范带,以枫家潭村为核心,将铁顶山、芦士等村串珠成链,依托钦寸水库和黄泽江丰富的水资源、周边秀美山水和大明市新区,做足水经济文章,发展亲水休闲、近水疗养等产业。尤其聚焦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发亲水乐园、森林公园、田园旅居等项目,更好满足“一老一小”的美好生活需求。

  (五)提升试点效果,形成养老托育服务工作经验。研究建立“一老一小”服务能力评价机制,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加强绩效评价,做好试点工作的跟踪、协调、督查等。对已经制订和正在制订的标准加强技术研究、比对验证,确保科学、合理、可持续。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将亮点工作和特色工作进行大力推广,发挥示范带动小效应。发布省级及以上相关新闻报道3篇及以上,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养老托育“羽林样板”。

  (作者系羽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第一现场
论新时期县域文明实践中精神富有和志愿服务的辩证关系
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路径探索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3羽林街道“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路径探索 2023-11-28 2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