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钦寸水库水源地蔡峰片区为例 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俞超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一重要部署既延续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路,又在新的起点上对县域富民产业进行战略规划,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黄旭荣书记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工作推进会暨国企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开班仪式的讲话中,更是强调了国企作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中坚力量,必须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大局紧密结合,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在此背景下,浙江钦寸水库有限公司作为水利行业国有控股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挂单奔中”的决策部署,在库区水源地蔡峰片区就如何实施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钦寸水库水源地蔡峰片区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实例,深入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钦寸水库水源地蔡峰片区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东部,下辖上蔡岙村和下蔡岙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所产的“蔡峰米”以其优质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和其他偏远农村一样,蔡峰片区也曾面临人口负增长、老龄化严重、良田抛荒、家门口就业难等严峻问题。据统计,蔡峰片区在过去十年间,人口减少了近2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大片良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

  二、主要做法

  (一)以创新的联动机制,帮扶农村规模发展

  一是搭建“钦源红”党建联盟,统筹各方资源,形成联建“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蔡峰片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探索“水域经济+文旅融合+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融合水源地生态保护理念,打造“稻+”田园综合体。这一模式不仅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据统计,自实施这一模式以来,蔡峰片区的游客数量每年增长超过20%,农业产值也实现了翻番。三是建立农业生产保障激励机制,形成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以可见的项目成效,激起农村就业浪潮

  为了解决家门口就业难的问题,一是依托“蔡峰米”产品优势,流转516.08亩土地,打造高标准生态稻田。这一项目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还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近60个水稻种植等就业岗位。二是打造共富菜园,开展“订单式”生产、销售。这一项目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耕种、养护等近4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超过5000元。三是盘活村闲置老旧房屋,构建“一农+一宴+一宿”的“钦寸源”游民基地。这一基地不仅为当地培育了新业态,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自游民基地成立以来,已吸引超过1000名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以特色的品牌文化,形成共富产业生态

  一是组建钦寸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经营销售的高效衔接。二是打造“钦寸源”品牌农产品、共富大食堂、源头广场、生态步道环线等一系列特色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质,还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打造“钦寸源”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馆,设置农贸市场展销点,并谋划县外销售网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范围。据统计,2023年“钦寸源”品牌农产品的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力争2024年达到200万元。

  三、初步成效

  一是创造就业带共富。通过流转土地、打造生态稻田和共富菜园等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据统计,蔡峰片区流转土地涉及280户村民,每户每年增收土地租金800元/亩。通过委托村集体管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50万元,低收入家庭从事务农、餐饮、项目施工等工作,人均年增收可达1.2万元。2024年蔡峰片区共富项目投入与收益可实现平衡,2025年预计可实现盈利20万元。

  二是引流返乡促发展。近年来,蔡峰片区累计吸引宁波、杭州等县域外游客近5000人次。在乡村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成功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吸引返乡就业15人,为蔡峰片区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源头环境再提升。钦寸水库在蔡峰片区推进共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生态稻田、共富菜园等项目,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还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蔡峰青山绿水间也重现那一片金黄。同时,蔡峰片区还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等工作,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据统计,蔡峰片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水质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蔡峰片区共富项目建设,实现环境保护和共富增收双赢,更有力推动新昌“小县大花园”“小县大民生”战略举措。

  四是经验做法引关注。随着蔡峰片区共富工作不断推进,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共富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做法不仅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认可,还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绍兴日报、中国蓝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等媒体对蔡峰片区共富项目进行了深入报道和广泛宣传,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联动机制

  蔡峰片区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搭建“钦源红”党建联盟,统筹各方资源,形成联建“共同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动力源泉。这一做法不仅凝聚了各方力量,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融合

  蔡峰片区共富项目通过探索“水域经济+文旅融合+农业农村”的发展路径,打造“稻+”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注重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组建钦寸实业有限公司和打造“钦寸源”品牌,蔡峰片区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蔡峰片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投入,提升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例如,可以修建更多的农村公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能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通信质量。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议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等措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例如,可以出台创业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深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蔡峰片区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双赢,但仍需进一步深化二者的结合。建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生态友好型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可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资源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养殖石蛙等;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四)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

  “蔡峰米”不仅以其优质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备受消费者青睐,还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种植技艺。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例如:组织专家学者、当地居民共同收集、整理关于“蔡峰米”的历史故事、种植传统、农耕习俗等,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料库。定期举办以“蔡峰米”为主题的农耕文化节,展示传统种植工具、农耕仪式、手工收割等,邀请游客参与体验,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六、结语

  蔡峰片区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联动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文化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未来,蔡峰片区应继续深化这些做法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浙江钦寸水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县农林水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今日关注
以钦寸水库水源地蔡峰片区为例 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城郊型乡镇低收入群体增收路径的实践探析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3以钦寸水库水源地蔡峰片区为例 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2024-12-18 2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