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沃洲论坛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赛兴城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路

  张小永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引进、培育、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与优质体育赛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实施建设体育强国战略,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兴体育赛事的承办地因此正在向县城转移,“小城办大赛”正成为激发县域活力和转化城市流量的新路径。

  基于这样的背景,县公共服务集团着力完善健身场地健身设施,成立体育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推进体育产业规范化、市场化运营,丰富体育消费场景,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积极探索“体育搭台,文化助阵,旅游唱戏,群众受益”的特色新路,着力打造“小城办大赛”的新昌样板。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新昌县积极实施体育强县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提能力、以品牌增活力,初步取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改革创新奖、浙江省体育民生实事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并培育形成唐诗之路系列品牌。但目前还存在赛事运营管理未成体系、体育场地服务供给不足、体育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存在差距,亟待培育本地赛事承办运营公司,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激发体育产业活力。

  二、工作现状

  县公共服务集团把体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改善民生的新引擎,坚持以赛营城、以赛兴业、以赛惠民,通过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探索多元经营模式、引入培育优质赛事,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农商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新昌“赛事之城”新名片,让赛事经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截至目前,已举办赛事11场次,带动经济增长近8000万元。

  一是“改造+新建”完善体育设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街道(社区)级健身活动场所,依托长者中心、梅湖中心、羽林·拾光里等服务综合体,嵌入“百姓健身房”并配套球类等运动器材,提升“15分钟健身圈”品质。活动场所共计约1万平方米,日流量超3000人次。同时,立足羽球、乒乓等运动群众喜爱基础,有力推进新昌小球中心项目,建设集专业比赛训练、全民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训练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主体育馆、副馆、运动员酒店和配套商业,目前运动馆已举办2024年新昌“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并获林丹点赞推介,挂牌“林丹羽毛球训练基地”。充分发挥回山镇门溪水库优质水资源优势,参照国家级垂钓赛事规范标准,建成门溪水库国际垂钓基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系全国一流、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筏钓基地。形成以小球中心为引领,街道(社区)级健身场所为基础,乡镇休闲运动基地为补充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二是“统筹+合作”优化赛事运营。探索“政府主导、协会指导、国企运营、市场参与”的高效能运营体系,组建新昌县体育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统一使用、管理、调度全县体育场馆以及大型体育公益设施,如七星体育公园、各乡镇(街道)场馆等,并利用场馆的空余空间兼顾运动前后的消费需求,招商体育用品、餐饮零售、农产展销等多元业态,2024新昌“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期间,小球中心商业板块总销售额20万元。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公司,一体化推进赛事活动策划、宣传、包装、营销工作,实现一赛一方案,一赛一包装。对接抖音网络达人与县融媒体、浙江日报、体坛报等官媒,全平台推送赛事信息,形成网络宣传矩阵,提高赛事曝光度与知名度。截至目前,累计发布赛事宣传报道80余条,点击量超7.5亿人次。

  三是“引入+培育”丰富赛事供给。依托县小球中心、门溪水库垂钓基地等高标准办赛场地,申办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大型赛事。连续两年引入新昌“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观赛现场流动达10余万人次,带动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举办2024中国·新昌首届长三角“天姥山”杯库钓大赛,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收入增长200万元。聚焦产业共兴、区域共进,搭建区域间、企业间招商引资、产品推介、经贸磋商的重要平台,举办浙江省第二届企业家羽毛球邀请赛、新明实业杯篮球邀请赛,参赛企业共计79家,带动我县经济效益250万元。围绕“一地三王国”文旅资源品牌,打造全民参与的户外旅游运动项目,举办“上春山 沐春风”徒步露营季活动,吸引省内外近3000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助力推广“天姥山杯”赛事活动IP,实现“体育+旅游”跨界融合。

  三、存在困难

  1.体育产业基础薄弱。我县体育产业尚在起步阶段,未广泛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中大型赛事,虽然培育了唐诗之路系列品牌赛事,但是由于新昌“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域特色,办赛项目仅限马拉松、越野赛、自行车赛、游泳比赛等传统赛事,赛事类型较为单一,缺少创新与活力。县体育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满一年,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赛事筹办主要依托公司工作人员,但是对品牌赛事筹划能力缺乏专业度与规范性。体育产品相关企业不足,目前仅有1家万丰轻型运动飞机制造企业、1家羽毛球小企业,足球手套产业尚在培育阶段,运动康复等体育健康领域仍是空白。体育专业人才短缺,“引育留”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7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16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3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45个,百姓健身房46个,笼式足球场6片等,启动县小球中心、如城体育中心等项目,群众体育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然而存在老城区块体育设施相对偏少,智慧化体育设施欠缺,中心乡镇(街道)无全民健身中心等情况,并且部分新建的体育场地由于管理和运营不当,实际使用率低下,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3.管理机制有待创新。体育事业发展重心主要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体育宣传等。体育科为龙头,大型赛事和青少年赛事主要由体育科负责,具体工作主要依托“五驾马车”拉动:体育中心主要在管理辖区内的场馆举办赛事,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等,少体校重在发展青少年的竞技体育,乡镇(街道)统抓属地体育工作,学校重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总会主要由体育科工作人员兼职,承担全县29个体育协会指导管理工作。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仅仅依托现有工作机制已无法更好地发展新昌的体育事业。

  四、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品牌建设树立新标杆。聚焦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和省级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事,将体育消费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品牌赛事活动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和承办其他符合区域特点的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培育打造“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唐诗之路”系列品牌赛事和乒乓球等体育产业品牌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赛事活动等级水平和影响力。推进“体教融合”,与周边学校合作开展培训进校园、课程进场馆活动,帮助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重点推广羽毛球、篮球等核心项目,承接课后托管、假期训练营、研学游等,打造“小球中心运动训练基地”品牌。

  二是多元运营办赛探索新消费。全县体育场馆经营将试行低免公益性收费与市场化消费相结合的开放新模式。新昌嵊州两地总人口超100万,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28.3%。羽毛球、乒乓球爱好者超3万人,小球中心位于新嵊交界,便于两地市民运动交流,计划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项目,为全年龄段市民提供优质全民健身服务,促进场馆成为“活力聚集地”。同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积极探索体育设施建管新体系,引入商业化运营及管理模式,整合新昌场馆资源,提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将小球中心、如城体育中心等体育服务综合体打造为城市新地标、商贸新集群、文体新空间,承接各类文化、娱乐、展会赛事活动,促进“体育+”深度融合。2025年小球中心拟举办国际性、国家级、省市县级体育赛事24场次以上,参赛数量超2万人次,将拉动体育运动、体育消费新一轮热潮。

  三是拓展体育项目开辟新赛道。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小众运动因其新颖、有趣的特点而迅速走红。如2021年飞盘运动在小红书等平台的流量加持下爆火,北京等城市的飞盘俱乐部数量从几十家迅速增长到数千家,飞盘玩家数量一度超过足球,并且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支持,发布了举办2022—2023年中国飞盘联赛(CUL)的通知,教育部将极限飞盘作为新兴体育项目,正式列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一步推动了飞盘运动的发展。因此,计划将户外运动与旅游相结合,拓展攀岩、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小球中心引入电子竞技、壁球、击剑等新兴潮流项目,预计每年吸引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计划新增2到3个自营营地,加强产业创新和相关活动组织,进一步吸引年轻客户,积极践行全民健身战略。同时,进一步推进体育运动项目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质量,促进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安全性,使体育运动项目更加规范、科学、高效,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项目的国际竞争力,使新昌体育更能和国际接轨。

  (作者系县公共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沃洲论坛
   第04版:健康新昌
以赛兴城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路
广告
今日新昌沃洲论坛03以赛兴城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路 2024-12-27 2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