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婉晶
本报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2025年第三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参演名单,由我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创排的全本大戏《北西厢》成功入选,成为浙江省此次唯一入选的全本大戏。这也是继2023年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后,新昌调腔再度登上这一全国性高规格展演舞台,充分彰显了新昌调腔深厚的艺术底蕴与蓬勃的传承活力。
据了解,本次展演旨在推动高腔剧种活态传承,加强院团交流,推出优秀剧目与人才。经严格遴选,全国仅5台全本大戏入选,新昌调腔《北西厢》凭借深厚的非遗底蕴与创新呈现脱颖而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调腔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余姚腔的唯一遗音,600余年传承中保留着“不托丝竹、锣鼓干唱、一唱众和”的古韵,正因如此,县调腔剧团也成为全国仅存能完整搬演元杂剧《北西厢》的剧团。
《北西厢》的成功源于扎实的传承与精心打磨。该剧以县档案馆馆藏的晚清《北西厢》总纲本为基础,完整沿袭王实甫原著脉络,早在2021年,县调腔剧团就组织第七代青年调腔传承人初步排演,由老艺人口传心授还原调腔老戏风貌;后续数年内,进一步深化剧目打磨,从道具细节、乐队布局到演员衣物搭配、谢幕动作设计均精益求精,对青年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反复指导纠正,力求让舞台表演更柔美,符合现代人欣赏心理。最终呈现的版本,既保留“杂白混唱”“以曲代言”的南戏遗风,又融入新昌方言科诨,《游寺》《请生》等经典出目韵味十足。
为推动调腔传承,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多年来持续发力:一方面“请进来”,邀请戏曲名家创排新戏、打磨老戏;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演员“走出去”,向各剧种名师学习,每年业务考核均交出亮眼成绩,青年演员的深耕细作成为传承亮点。在《北西厢》这出戏里,饰演张生的俞臻杰突破以往文戏框架,以兼具俊逸与厚重的身段传递角色深情;饰演崔莺莺的王嘉瑜本是刀马旦出身,擅长塑造穆桂英等女将形象,为演绎温婉闺秀,每次上台前都会“闭关”半天默戏,反复琢磨神态举止;饰演红娘的张婷芳面对文辞古雅的元杂剧剧本,一字一句吃透内化,遇不懂之处便请教老师、查阅书籍,凭借扎实唱功驾驭大量唱段。凡此种种的用心演绎,让古老声腔“老树开新花”,不断焕发青春活力。
“这是调腔继2023年《目连救母》参加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后,再登全国高腔展演舞台。”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待展演时间确定后,将携《北西厢》亮相全国,“要让这600年的‘活化石’既守住根脉,又贴近观众,真正实现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