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巧莲的带领下,在镜岭老街转几个弯就到了她家。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临街而建,已有些年月,跟老街浑然一体。抬脚跨进门槛,里面倒收拾得整洁,丁柏春正拄着拐杖从里间出来,三岁大的外孙女乖巧地跟随其后。
邹巧莲是1962年出生的,比丈夫丁柏春小一岁,两人一直非常恩爱,育有一双女儿,生活过得和和美美。2004年12月24日,丁柏春突然因脑溢血导致左半边瘫痪。邹巧莲毅然辞去了胶囊厂里的工作,在家照料病床上的丈夫。正当丁柏春逐渐恢复行走能力的时候,灾难再次降临,2005年5月10日,丁柏春第二次中风了。“刚开始,他咽也不会咽,说也不会说,我以为要在他脖子上挂块小黑板写字交流了。”丁柏春不想拖累家人,还开始不配合治疗。面对这样的情形,邹巧莲一个人哭泣过,但面对丈夫,她擦干泪水,坚强地给比自己高一大截的丈夫翻身、擦洗,将粥汤等流质一滴一滴地滴进他的嘴里……
如今,在邹巧莲的悉心照料下,丁柏春的身体逐渐康复,已经能够独自靠拐杖在平地上行走,也能够自己解小便了。虽然说话还有点含糊,但思路非常清晰。他说:“这几年来,我们家全靠‘巧’。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微笑着面对一切。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农村女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觉得她是无愧于‘微笑大使’这个光荣称号的。”记者了解到,因为他的高血压要经常关注,邹巧莲就向医生学来如何测量,买了血压测量仪自己给他量,周围的邻居有要量血压的,她也会帮他们量。她还热心公益,参加并亲自担任镜岭村妇女腰鼓队队长,多次参加镇腰鼓比赛。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邹巧莲都是笑呵呵的。她说,现在丈夫的身体也好多了,大女儿已经成家,和女婿在村里的私人企业上班,小女儿也考上了大学,现在自己在家里带带外孙女,照顾照顾丈夫,对他们家来说,生活已经是苦尽甘来了。
采访结束,记者在桥头碰到了60多岁的赵玉娟大妈,她很是羡慕丁柏春有这么好福气。她说:“‘巧’很耐心啊,老公在床上躺了那么多年,她都不烦,照顾得那么好。”原来,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巧”,可见邹巧莲的邻里关系都处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