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今日关注
3上一期   下一期4  
 
标题导航
~~~东茗乡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侧记
~~~东茗乡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侧记
~~~东茗乡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侧记
~~~东茗乡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侧记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艺人传帮带 布袋木偶有传人
东茗乡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侧记
老艺人在传授布袋木偶的演出技巧
88岁的张相余在传授道具制作
新老艺人在排练
编排节目
  东茗乡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以培育农村文化艺术人才为切实点,同县农培转办一起,举办了首期“东茗民间艺术培训班”,力求走出一条农转培训特色之路,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新昌新闻网记者  郭志贵

  最近,东茗乡后岱山村的新老艺人欢聚在乡文化中心,老艺人们手把手地向年轻人传授失传百年的布袋木偶。这是该乡同县农培转办一起合力举办“东茗民间艺术培训班”,发掘这一民间瑰宝,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文化艺术人才。

  在培训现场,记者看到表演布袋木偶戏的舞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小巧玲珑。整台演出只需六七人,后台演员几人,身兼数职,集演员、角色、木偶于一体,演出时用手腕、手指直接操纵木偶,模仿戏剧表演手法,角色动作简洁流畅、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37岁的张春芳对发掘这一民间瑰宝信心百倍,她一边向老艺人讨教,一边学。她说,儿时经常听老人说布袋木偶戏的故事,想不到现在也学起了这门艺术,觉得很是新鲜,我想把它学会。

  据悉,布袋木偶戏在东茗乡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民国初年,该乡白岩村艺人,人称“木头王”的吕火木,有一手木偶戏的表演技艺,他带着儿子吕庆南和后岱山村的赵洽波、王志求等六七人结社行艺,到各地各村表演木偶戏,每到一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当时极为流行,后来由于战乱,剧团解散。

  布袋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曾经一度濒临失传,现在后岱山村成立了一支布袋木偶的表演队。布袋木偶戏主要依靠手指来操作,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所以称为“布袋木偶戏”,也称“掌中戏”。

  88岁的张相余在演出之余对记者说,乐队伴奏者一般为三四人,有打击乐、二胡、丝竹等等,乐师一般也“一身多职”,兼职唱腔、念门等。声腔系统为新嵊乱弹,接近绍剧曲牌“二凡”、“流水”,而部分曲牌采用新昌调腔。布袋木偶真可谓是融多剧种唱腔于一身的传统剧。

  当记者问到演出时有哪些节目时,王焕均说,演出的木偶戏以往都是根据传统戏改变而成,以前有《西游记》、《白蛇传前、后传》、《大香山》等,还演一些武打、折子戏等。他说,为配合当前形势,特地新编上演一些现代小戏,如《卫星飞上天》、《高产破保守》等,效果特别好。他指着戏台说,这戏台可拆卸,搬运很是方便,只要联系好到啥地方演出,就赶往哪里。

  东茗乡以我县开展“种文化”活动为契机,深挖失传多年的布袋木偶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使布袋木偶戏重返舞台。2007,布袋木偶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乡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引导村民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建设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后岱山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新昌县级文化特色村”。村里涌现了一批乡土文化人才,王焕均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户”、张绍明夫妇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户”、“新昌县十佳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王竹焕被评为“新昌县文化示范户”等等。东茗乡将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一批能歌善舞的乡土文化人才,力求在创新中把这一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相关链接:

  木偶戏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上进行表演。体积小(布袋长约七寸左右),操纵灵活,演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刀枪招架也比真人演得勇敢。大多演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再加动作活泼,所以最受儿童们喜爱。所以布袋木偶,亦是一种很好的儿童玩具。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江西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此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快讯
   第03版:财税之窗
   第04版:今日民生
   第05版:今日关注
   第06版:新昌警方
   第07版:移动资讯
   第08版:专刊
老艺人传帮带 布袋木偶有传人
华翔服装商讯
你需要做鼻膜吗?
新昌县中医院特邀绍兴市名老中医毛水泉教授来院坐诊
今日新昌今日关注05老艺人传帮带 布袋木偶有传人 2011-11-03 2 2011年11月03日 星期四